在猪病诊疗过程中,不按规定疗程用药、滥用抗菌药、不合理配伍、大剂量用药或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了药物过敏(应激)性疾病和严重的细菌耐药性。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使用原则,已成为猪病防治中的当务之急。
一、注重药物选择
任何一种药物对某一器官组织的选择作用,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组织生化过程的特性有关。一般来说,一种药物在一定的剂量下对某一种疾病的疗效最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确诊疾病 猪群发病时,应先确诊是什么病,再针对致病的原因确定所用药物,严禁不经确诊就盲目投药。
了解药物成分 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主要成分及有效含量,避免治疗效果差或发生中毒。
考虑猪只因素 首先,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使用敌百虫驱除猪蛔虫时,本地猪的耐受量比外来品种猪大得多。由于仔、老龄猪及母猪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猪及公猪高。
其次,种类相同、体重大致相等的不同猪只,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某一药物耐受的个体可接受甚至超过其中毒量,也不引起中毒;而具有高敏性个体即使小剂量就能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中毒。如使用青霉素时可引起个别猪只过敏甚至休克死亡。
另外,肝肾的机能障碍常影响药物的转化和排泄,从而使药物作用加强和延长,容易出现毒性,特别是在连续用药时易发生蓄积中毒。所以,肝功能不正常时,最好配合使用保肝解毒药,如葡萄糖、维生素C等;当肾功能不全时,最好配合使用肾肿解毒药,尤其是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须同时加喂等量的碳酸氢钠。
慎防假劣兽药 购买兽药时要看内、外包装是否有印制标签和“兽用”字样的标志。在标签或说明书上是否有商标、兽药名称、规格、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生产批号和有关部门审批的兽药“批准文号”。同时要注意说明书上是否标明药物的主要成分、含量、作用、用途、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主要成分栏是否是中文,国家已明文规定主要成分不能用分子式或分子量以及外文来标示。
不用违禁药物 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氯霉素、呋喃唑酮等。
二、确定最佳用药量
用药疗程 要根据疾病的类型、药物的性质和猪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疗程,一般连续用药3~5天,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
给药次数与给药时间 给药次数取决于病情和药物的消除速度,一般每天2~3次。重复用药不见效时应改变治疗方案或更换药物;给药时间取决于所用药物特性,如健胃药宜在饲喂前给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饲喂后给药。
三、选择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与药理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也有一定关系,有时甚至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溶液内服起泻下作用,若静脉注射则起镇静作用。猪群常用给药方法有内服给药、注射给药、直肠给药、皮肤给药等,由于不同药物的吸收途径和在体内的分布浓度的差异,对不同疾病的疗效是不同的。
内服给药 包括拌料和饮水,药物因受胃肠内容物、胃肠道内酸碱度、消化酶、胃肠道疾患、高热的影响而吸收不规则、不完全,故药效出现较慢,且内服给药药物吸收后必须经过肝脏才能进入血液循环,部分药物在发挥作用之前已被肝脏转化而失去活性,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因此,肠道感染时,应选用肠道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的药物拌料或饮水;全身感染时,则应选用肠道吸收较高的药物拌料或饮水。猪群发病期间,一般食欲下降,饮水给药可获得有效药量,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药物以及在水中易分解降效或不耐酸、不耐酶的药物则禁止以饮水方式给药。
注射给药 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皮下组织血管较少、吸收较慢、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吸收较快而完全,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作深层肌注;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药效出现最快,适于急救或需输入大量液体的情况,但一般的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不可静注,以免发生栓塞,刺激性大的药物静注时不可漏出血管。
直肠给药 是将药物灌注至直肠深部的给药方法。这种给药方法可以在治疗便秘、补充营养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
皮肤给药 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药效的作用,特别适宜治疗体外寄生虫病。但脂溶性大的杀虫药可被皮肤吸收,应防中毒。
四、注意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由于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泛,当某一作用被作为用药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当药物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或机体对某一药物特别敏感时,少数病猪在应用极小量的某种药物时,会出现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现象。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合理的用药配伍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称为配伍用药,在配伍用药中,各种药物的作用相似,药效增加,称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又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临床上利用药物的相加作用以减少单用某一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三溴合剂的总药效等于钾、钠、铵溴化物三种相加的总和;临床上利用药物之间的增强作用以提高疗效,如磺胺类药物或某些抗生素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其抗菌作用大大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总和。
在配伍用药中,各种药物作用相反,引起药效减弱或互相抵消,称为拮抗作用。如应用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时,若用磺胺类药物防治创伤感染,则会降低磺胺药物的抑菌效果。但临床上可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以减轻或避免某种药物的副作用,或解除某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避免重复用药 为了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继续发挥该药的作用,往往重复用药。但重复用药可使机体对某一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使药物作用减弱,亦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使药效下降或消失。特别是使用抗菌药物时,用药剂量和疗程不足,病原体的耐药性更易产生。 注意配伍禁忌 在配伍用药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相互混合后,有可能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使药物在外观或药理性质上产生变化。相互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如某猪场,在饲料中添加有盐霉素的情况下,猪群发生气喘病时,又使用了泰妙菌素,结果导致泰妙菌素的毒性增强,造成大批猪只的死亡;又如盐酸四环素配合碳酸氢钠注射稀释时,会析出四环素沉淀而丧失药效。
五、重视全面消毒
猪舍必须每天清扫,每月定期大清洗、大消毒两次,包括猪舍、用具等。猪圈在出猪后和进新猪之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目前市场上消毒药品种繁多,不能只图便宜。要到正规部门购买消毒药品,也可以用10%~20%生石灰乳涂刷或用2%~4%热烧碱水、5%~20%漂白粉溶液喷洒。同时,在猪舍进门处建消毒池,装上新鲜石灰或用烂麻袋浸湿消毒药,便于进出时对鞋进行消毒。
六、提倡综合治疗
在临床上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临床上所用的抗菌药物多为抑菌药,仅为机体消灭细菌创造一定的条件,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要采取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如仔猪黄、白痢病,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使肠道黏膜出现炎症,液体分泌增加,导致仔猪拉黄色、灰白色稀粪。治疗时除肌注肠道抗菌消炎药外,应结合口服补液、皮下或交巢穴位注射适量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可松弛肠道平滑肌,减缓肠道黏膜分泌液体,使稀粪变成条状软粪。又如猪传染性腹泻,治疗时除应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及补液,调节酸碱平衡外,同时应用山莨菪碱(654-2)或东莨菪碱,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加速康复,降低死亡率。用链霉素治疗尿道感染时,加服碳酸氢钠,使尿PH值维持在7.5左右,疗效更好。口服庆大霉素时,如与碳酸氢钠同服,可使剂量减少到1/5就显效果。
此外,在接种弱毒活疫(菌)苗前后5天内,禁止使用对疫苗敏感的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制剂(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并避免用消毒剂饮水。在疫苗接种期可选用抗应激和提高免疫能力的药,如维生素类、高效微量元素及某种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制剂等,以提高免疫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