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嫣
水化学指标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志,也是导致鱼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育苗鱼池水中主要的化学指标有氨态氮、硫化氢、溶解氧、pH、亚硝酸盐和有机物耗氧量等,其中以氨态氮和硫化氢指标尤为重要。因为,这两种物质是育苗池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由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或由氨基酸经微生物氨化脱氨基生成,另外鱼类的代谢终产物多数也以氨的形式排出。一般情况下,池水中氨的含量较低,水生生物和鱼类排泄的氨已被大量池水稀释,同时硝化细菌也可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因此对鱼类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在缺氧或高密度养殖及大量投喂饵料时,氨的浓度就会升高,当水中NH3—N含量超过0.3mg/l时,就会直接危害鱼类生存,使鱼中毒,减少摄食,生长缓慢;当水中NH3—N含量超过0.6mg/l时,鱼就会死亡。因此,氨成为限制放养密度的因素之一。硫化氢也是一种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底质中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在缺氧条件下,细菌先将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一般养鱼池要求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mg/l,因为硫化氢既对鱼有毒害作用,又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由此可见,氨态氮和硫化氢是育苗鱼池水中主要的有害物质,必须定期监测并加以去除和控制。
臭氧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具有高效杀菌、增加水中溶解氧的作用,同时具有反应速度快、无药物残留、无环境污染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杀菌剂。但是臭氧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将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如消化细菌以及饵料生物杀死。因此,用臭氧处理育苗鱼池水后,必须立即向水中补充有益微生物,以调节水体微生态,增加水体生物活力。光合细菌是一种光能厌氧异养型微生物,能分解和利用水中有机物,防止水体有机富营养化,因此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和水质净化剂已被水产养殖业广泛应用。但有关报道大都是对光合细菌中光能有机异养型的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简称PSB)的研究与应用,这只是光合细菌中的一大类,这类光合细菌能以水中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进行非放氧型光合作用,合成[CH2O],具有降解水中有机物、去除NH3—N的作用,却不能去除H2S。而光合细菌的另一类光能无机自养型有色硫细菌(绿硫菌、红硫细菌)是以H2S作供氢体还原CO2,进行非放氧型光合作用,合成[CH2O],而起到去除H2S的作用。为此,笔者先利用臭氧处理育苗鱼池水,然后再投复合光合细菌培养液,结果对育苗鱼池水质净化,去除NH3—N、H2S,防治鱼病,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臭氧发生器 选用武汉康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Q型臭氧水生成机”。
1.1.2 复合光合细菌培养液 首先从沈阳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光能有机异养型光合细菌(PSB)原液A(红螺菌科,荚膜,红G-杆菌,活菌数1×105个/ml),从沈阳应用生态技术研究所引进光能无机自养型光合细菌原液B(绿硫细菌,活菌数1×106个/ml)。然后对光合细菌原液A、B进行扩繁培养。
1.1.2.1 A液培养基配方及培养 将1.0gNH4Cl、0.5gK2HPO4、0.2gMgCl2、2.0gNaCl、0.1g酵母膏溶于500ml水中,加入麦麸和玉米面过滤液400ml,另加10%NaHCO3溶液50ml及2ml无水乙醇,补水至1 000ml(不用灭菌),按此配方配制20L液体培养基,装于30L的鱼缸中,用磷酸调pH至7.0,最后将A原液投入鱼缸内,搅拌均匀后用地膜覆盖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密封厌氧富集扩大培养。培养过程中用4只40W的白炽灯置于鱼缸两侧对称照射,光照强度在2 000LX以上,每天更换一次灯光位置,温度控制在30~37℃。 经7~9d即可获得棕红色光合细菌培养液。经镜检计数,活菌数达1×105个/ml,说明A液培养成功。
1.1.2.2 B液培养基配方及培养 1g NH4Cl、1g NaHCO3、0.2g K2HPO4、5g CH3COONa、0.2g MgSO4·7H2O、0.2g NaCl、5g乳酸钠、2g天门冬素、0.01g FeSO4·7H2O、棋盘山水库底泥50g,补河水至1 000ml,按此配方配成20L的液体培养基后投入B原液,搅拌均匀后也进行厌氧光照培养,方法同A液。经8~10d可获得绿色光能无机自养型绿硫细菌B液。经镜检计数,活菌数1×105个/ml。
1.1.3 育苗鱼池水 供试水样采自沈阳章京堡渔场育苗鱼池中层水。
1.2 方法
1.2.1 不同浓度复合光合细菌对育苗鱼池水氨态氮及硫化氢的影响 选6个容积均为30L的玻璃鱼缸置于阳光充足处,各装20L育苗鱼池水,分别编号为A0、A1、A2、A3、A4、A5,其中A0为空白对照。首先将A液与B液各按50%比例配合成复合光合细菌,然后直接向鱼缸中投放,其投放量占各鱼缸的蓄水量依次为:0、0.5%、1%、1.5%、2%、2.5%。投放后第5d测总N、NH3—N、H2S变化。多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其中总N量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NH3—N测定采用蒸馏滴定法;H2S测定采用亚甲基蓝光度法。试验结果见表1。

1.2.2 臭氧配合复合光合细菌去除育苗鱼池水中的氨态氮、硫化氢 选6个容积均为30L的玻璃鱼缸,各装20L育苗鱼池水,分别编号为B0、B1、B2、B3、B4、B5。首先对各鱼缸水进行臭氧处理:开机10~15min后,当储水容器显示水的臭氧浓度为6mg/l时即可放出,用于鱼缸换水。各鱼缸臭氧处理时隔天数依次为0、2d、4d、6d、8d、10d,每次臭氧处理后,均在次日投放复合光合细菌,其投放量根据前边试验结果,以2%效果为最佳,故各鱼缸均按鱼缸水的2%投放。测定方法同上,试验结果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复合光合细菌对育苗鱼池水总N、NH3—N、H2S的去除效应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复合光合细菌投放量的增加,鱼池水中的总N量、氨态氮含量及硫化氢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当复合光合细菌投放量达到1.5%时,总N量下降了83.5%;氨态氮含量平均值为0.05mg/l,已达到了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当其投放量达到2%时,总N量不再下降;NH3—N含量下降变化不明显;H2S含量最低。说明当复合光合细菌投放量达到2%时,即达到最佳去除效果。
2.2 臭氧配合复合光合细菌处理育苗鱼池水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臭氧配合复合光合细菌处理育苗鱼池水中NH3—N和H2S的效果显著,其中以臭氧处理时隔4d左右,复合光合细菌投放量为2%时的去除效果最好。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臭氧配合复合光合细菌对育苗鱼池水中NH3—N和H2S的去除效果比单一使用复合光合细菌处理好。要注意:换用臭氧处理水的时隔天数不宜太短,这是因为频繁使用臭氧处理水,虽然能大量杀死病原微生物,但同时也把水中有益微生物等杀死,尤其是把新投进的复合光合细菌也一并杀死,这样复合光合细菌就不能大量快速增殖,不能有效调节水体微生态平衡,起不到防病、抗病的生物学效应。但臭氧处理的间隔时间也不能过长,因为时间一长,病原微生物就会大量增殖占优势而影响对NH3—N和H2S的去除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臭氧净水原理
臭氧(O3)在水中不稳定,能够迅速氧化还原,产生十分活泼并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新生氧、单原子氧、过氧化氢及羟基等。由于其强烈的氧化作用,使细菌细胞膜及体内活性基团被氧化而发挥杀菌作用。臭氧不仅能高效杀菌、无污染,而且还能降解水中的氰化物、NH3—N和H2S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促进鱼苗生长。
3.2 投放复合光合细菌
臭氧杀菌有效作用时间较短,在室温下,溶解水中的臭氧半衰期仅为15min,所以利用臭氧处理育苗鱼池水,次日投放复合光合细菌是绝对安全可靠的。同时光合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不仅增加了水体的生物活力,还可以起到防治鱼病、净化水质的作用。
3.3 臭氧配合复合光合细菌处理育苗鱼池水的效应
时隔4d左右换一次臭氧处理水,次日投放2%的复合光合细菌,去除NH3—N和H2S的效果最佳。由此可以推论,用此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NH3—N、H2S也应有较好的效果。
3.4 施用复合光合细菌
氨态氮和硫化氢是水产养殖业最主要的两种有毒物质,这两种物质多在水中溶解氧低,pH>7或水温偏高等情况下容易产生。施用复合光合细菌时,应在使用前将A液与B液按等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后尽快使用,不宜存放,以避免褪色和活菌数降低。投放时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天气下进行。
周太嫣,沈阳市兽药饲料监察所,110031,沈阳市昆山中路111号。
收稿日期:2004-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