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鹏 王 斌 杨在宾
摘 要 试验选用(7±2)日龄的PIC商品代哺乳仔猪40窝,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个组分为10个重复。试验A组为鱼粉对照组,配方中含有1.9%的鱼粉;试验B组为血浆蛋白粉组,含有2%的血浆蛋白粉;试验C、D组为植物活性肽组,分别添加2%和4%的植物活性肽,用来代替血浆蛋白粉。研究结果表明:在哺乳仔猪的补饲料中添加植物活性肽能够提高哺乳仔猪的体增重和采食量,添加较高水平的小肽能有效地降低腹泻率和死淘率。随着小肽添加量的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4%的植物活性肽和2%血浆蛋白粉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IgG水平(P<0.05),植物活性肽组免疫器官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明显比血浆蛋白粉组要高(P<0.05)。日粮中添加植物活性肽可以显著提高大肠中有益菌群乳酸菌的数量(P<0.05),降低有害菌群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
关键词 植物活性肽;哺乳仔猪;生产性能;抗体水平;肠道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 S82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血浆蛋白粉,植物活性肽制剂(由上海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点
青岛某10万头PIC商品代猪场;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3 试验动物及试验期
试验选取(7±2)日龄、体重相近的PIC商品代哺乳仔猪40窝,试验期自7日龄补饲开始至21日龄断奶结束,共计14 d。
1.4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7±2)日龄的PIC商品代哺乳仔猪40窝,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个组分为10个重复。其中A组为对照组,含有1.9%的鱼粉;B组用2%的血浆蛋白粉代替鱼粉;C和D组分别添加2%和4%的植物活性肽来代替血浆蛋白粉。
1.5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6 饲养管理
母猪在产仔前驱虫、消毒,产仔前一周由妊娠舍转入产房。产仔后仔猪编号、称重,并置于保温箱内,吃足初乳。母猪按时饲喂,每日3次。在仔猪7日龄时,补饲开口料,训练仔猪认料,每天人工补饲最少2次,尽量做到少添勤喂,保证其自由采食,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更换新料,做好剩料量的记录(添加的饲料和剩料保持与饲料相同水分,如有必要需晾干),并观察仔猪采食情况。试验期间一切卫生与免疫工作按该猪场常规制度进行。
1.7 测定指标
1.7.1 腹泻率
每天观察试验猪的健康状况,记录每天每个重复中有腹泻情况的猪只数,最后求和,即得出该重复的总腹泻头次,再求出其与该重复中总饲养头次的比例,即得该重复的腹泻率。
腹泻以粪便不成形,且在肛门处可见明显的肛尾粘着现象为标准。
1.7.2 生产性能
体重记录:试验哺乳仔猪分别在7、14、21日龄早晨饲喂前固定时间以窝为单位称重记录,并分别计算每个重复在7~14日龄,15~21日龄的体增重。
采食量记录:试验期间准确记录每天每个重复的采食量,分别计算每个重复在7~14日龄,15~21日龄的采食量。
死淘率计算:试验期间观察记录每个重复组的仔猪健康状况,记录试验期间每个重复死亡仔猪的头数,在试验结束时计算每个重复的死淘率。
1.7.3 免疫器官重量及免疫器官指数
21日龄屠宰前给仔猪称重,屠宰后取出脾脏和肝脏称重,并计算脾脏和肝脏的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重量(g)/活体重(kg)]。
1.7.4 血清抗体水平
当仔猪14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挑选一头猪,按每千克体重25 mg的剂量注射牛血清白蛋白稀释液,21日龄时,每只猪采血10~15 ml,采一头未经免疫的猪血液用于做阴性对照,离心取上清液,用于进行抗体指标的测定。
免疫比浊法测定原理:血清中的抗原IgG(IgA,IgM)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浑浊,浑浊高低反映血清样品IgG (IgA,IgM)的含量。
使用仪器:日立7150型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7.5 肠道微生物数量
仔猪21日龄时,每个组选取体重相近的仔猪3头,猪只经颈部放血宰杀后,迅速打开腹腔,取出脾脏和消化道,采用双结扎法取盲肠后段、结肠中段样品各5 cm左右,扎紧,以防污染,超低温冰箱保存。
细菌计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用1 g肠道内容物中细菌个数的对数表示(lgCFU/g)。
1.8 数据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用邓肯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所有数据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猪只体重和增重变化规律分析(见图1及表2)

由图1可以看出,试验猪只的生长情况呈线性关系,符合仔猪生长的一般规律。并且可以看出C、D两组,即添加小肽的两个试验组增长曲线的斜率要比A组和B组高,这也同时说明饲粮中添加小肽可以提高哺乳仔猪的体增重。

由表2可以看出,试验初始四个组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7~14日龄以及15~21日龄添加小肽的两个试验组即C和D组与A、B两组体增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即血浆蛋白粉组和A组相比体增重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阶段7~21日龄,体增重试验C和D组与A、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A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饲粮中添加植物活性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体增重,并且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添加两个水平的肽对仔猪的体增重差异不显著,但是D组中哺乳仔猪的体增重要比C组高。从全期看,试验B组虽然添加了2%的血浆蛋白粉,但是和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添加量低,效果不太明显。
2.2 哺乳仔猪采食量分析(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7~14日龄,四个组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是由于以哺乳为主的仔猪刚刚接触到固体颗粒料,还只是处在一个试探阶段,采食量很少,甚至有的重复几乎不采食。15~21日龄,哺乳仔猪采食量增加,D组中仔猪的采食量和A、B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A组和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整个试验阶段来看,A、C、D三组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是由于在哺乳阶段,哺乳仔猪的采食量本身就很少,影响因素也比较多,除了仔猪自身的体重、消化吸收功能以及其它一些个体差异的因素外,早期补饲料的适口性和气味也会影响仔猪的采食量。B组和其它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食量最少,可能是因为其日粮气味或适口性较差而引起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2.3 哺乳仔猪腹泻率的分析(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试验A、B、C、D四组相比,仔猪的腹泻率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是D、B两组比A、C两组仔猪的腹泻率低。这说明饲粮中添加较高水平的小肽或血浆蛋白粉能够明显减轻哺乳仔猪的腹泻情况。考虑到D组的饲料成本比B组的低,所以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肽完全可以取代血浆蛋白粉。
2.4 死淘率分析(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D组和B组哺乳仔猪的死淘率明显比其它两组低,C组和A组相比也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饲粮中添加4%的植物活性肽或2%血浆蛋白粉能够显著降低哺乳仔猪的死淘率。C组和A组相比,死淘率也较低,这说明哺乳仔猪的死淘率有随着植物活性肽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2.5 免疫性能的比较
2.5.1 免疫器官的重量及免疫器官指数比较(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试验A、D两组脾脏的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和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D组脾脏指数和其它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B组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都是最低。肝脏的重量和肝脏指数四个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
由试验结果可知,仔猪饲粮中添加4%的小肽可以显著促进哺乳仔猪免疫器官脾脏的发育,从而增强仔猪的免疫性能,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添加血浆蛋白粉的试验B组却没有表现出较好的作用,这可能与血浆蛋白粉的添加量较少有关。Gatnau等(1990)认为,在饲料中添加血浆蛋白粉的量为0~8%时,仔猪的生长性能与添加量之间呈二次相关性,最佳添加量为6%。添加植物活性肽的两个试验组对肝脏发育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其中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5.2 血清抗体水平的比较分析(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试验四个组仔猪血清中的IgA和IgM水平差异都不显著,尤其是IgA的含量,四个组几乎完全一样。但对于起最主要作用的免疫球蛋白IgG,试验B、D两组和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C组和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哺乳仔猪的饲粮中添加血浆蛋白粉和适量的小肽可以提高血清中的IgG含量,能够诱导某些免疫功能的活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效。
2.6 不同处理对大肠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见表8、表9、表10)


由表8、9、10中数据可以看出,试验D组大肠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盲肠中乳酸菌的数量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肠中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A组(P<0.05)。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可以导致多种幼畜下痢如仔猪的黄白痢以及断奶前后的水肿病。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为致病菌属,常侵害幼龄动物,导致急性败血症、胃肠炎及其它局部炎症的发生。
本试验饲粮中添加小肽后,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繁殖,增强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繁殖。
3 结论
3.1 本试验条件下各组哺乳仔猪体重呈线性增长规律。与血浆蛋白粉组相比,哺乳仔猪补饲料中添加植物活性肽可以提高仔猪的体增重和断奶体重(P<0.05)。
3.2 与血浆蛋白粉组相比,在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活性肽对哺乳仔猪具有良好的诱食作用(P<0.05)。
3.3 在哺乳仔猪补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血浆蛋白粉或植物活性肽可以降低仔猪的腹泻率,考虑到成本因素,植物活性肽试验组效益要优于血浆蛋白粉组。
3.4 补饲日粮中添加植物活性肽可以减少哺乳仔猪的死淘率,且随植物活性肽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本试验条件下,补饲料中添加4%的植物活性肽比血浆蛋白粉更能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3.5 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活性肽能够促进免疫器官脾脏的发育,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的抗体IgG水平(P<0.05),从而增强哺乳仔猪的免疫性能。
3.6 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活性肽能够增强大肠内乳酸菌等有益菌群的繁殖,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群的繁殖。
(编辑:刘敏跃,)
张为鹏,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局,266600,山东省莱西市。
王斌,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杨在宾,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收稿日期:2007-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