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生物技术->酵母培养物->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刘希颖 郭文信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是一种复杂的发酵产品。它是由选定的酵母菌在特制的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后所产生的细胞外代谢产物和经发酵后变性了的培养基以及在酵母培养物的制造过程中作为生产代谢产物工具的酵母菌共同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作用成分是含有寡糖、肽类、有机酸、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消化酶以及众多未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促生长因子等所组成的代谢产物。酵母培养物是一种纯天然的功能性饲料成分,被用来向动物胃肠道内的寄生微生物提供代谢营养底物。通过滋养微生物和刺激它们的代谢活性维持和改善动物胃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动物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畜禽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幼龄动物的生长性能,提高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但有关其在生长猪阶段的饲喂效果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希望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来评定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化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为酵母培养物适宜添加量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日粮
试验用基础日粮组成及其营养水平见表1。

1.2 饲养试验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3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添加0%和0.15%酵母培养物的基础日粮。本次试验所使用的酵母培养物是益康XP,由达农威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
1.3 消化试验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3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5窝,每窝2头,随机装入2个代谢笼内(笼号为1、2号),试验重复进行5次,每个重复试验期为12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5 d。1号笼子处理为对照组(未添加益康XP),2号笼子处理为试验组(添加0.15%的益康XP)。
1.4 饲养管理
试验自8月10日~9月10日在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进行,试验猪只饲养于封闭、半漏缝地板式猪舍。饲喂试验中,每个处理的试验猪饲养于一栏。自由采食、饮水。
在消化试验中,实行定时饲喂(分别在8:00、12:00、16:00、20:00时各饲喂1次),每次定量供料,每千克代谢体重喂料105 g,并进行粪尿全部收集。粪样收集后,每100 g加5.0 ml的10%硫酸,再加少量甲苯,存于冰柜中。全部粪样在65 ℃烘箱中烘干制样后取样。尿液收集后按10%取样,每100 ml尿样加2.0 ml 10%的硫酸,再加少量甲苯,置于冰柜中保存。
1.5 测定指标
1.5.1 日增重、料重比测定
以栏为单位测定采食量,于试验开始、试验结束测定个体空腹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根据采食量及日增重计算料重比。
1.5.2 绒毛长度测定
试验结束时每个处理屠宰1头猪,取结肠中段约1 cm长度,立即置于含甲醛3.8%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经脱水、包蜡、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镜下取图和拍照,用目镜测微尺测每个视野最长绒毛长度。
1.5.3 肠内微生物区系测定
试验结束时,取结肠内容物15 g/头。所取盲肠内容物经均质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取样0.5 g左右,加入到装有4.5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在微型震荡器上震荡20 min,然后再取0.5 ml放于第二管震荡5 min,依次稀释到10-6,检验方法参照《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和《兽医微生物学试验指导》(乌尼主编)。
1.5.4 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测定:参照《家畜饲养学实验指导》(杨胜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和《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杨胜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提供的方法进行测定。
1.6 统计分析
采用SSP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试验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讨论
2.1 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两组试验猪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而在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终末体重提高4.6%,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提高11%,差异显著(P<0.05)。
在猪的高纤维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后,不仅生长率和饲料报酬提高,而且能量和一些纤维成分也获得更高的消化利用率(Wen等,1990)。这是由于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刺激后肠的发酵,从而导致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和细菌发酵终产物增加,这样可为猪多提供30%的能量需要,结果提高了猪的养分利用率(Williams,1987)。
2.2 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小肠绒毛的影响
健康的猪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它们构成猪肠道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猪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猪的健康状况。养猪生产中的各种应激因素会引起猪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一旦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就必定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进一步会影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
大肠杆菌(有条件致病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通常被视为有益菌)作为猪胃肠道内具有代表性的菌种,对保持猪胃肠道菌群平衡及猪的免疫、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肠道内这3种菌群的数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但大肠杆菌与乳酸杆菌加双歧杆菌之和的比值却基本相同,这一方面验证了猪胃肠道内菌群之间比例保持平衡的现实,另一方面,各种菌群数目的提高有可能是动物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这同本试验所取得的结果是相印证的。

试验组仔猪小肠绒毛长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可能同试验组猪只肠道健康水平的改善有一定的相关性。
2.3 酵母培养物对生长猪日粮中营养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和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酵母培养物添加0.15%可以提高粗纤维表观消化率9%,且差异显著(P<0.05);总能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6%,但差异不显著。
酵母培养物可影响动物后肠的微生物发酵。据报道,在马的基础日粮中添加8 g/(头·d)酵母培养物,结果显著提高了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半纤维素和氮的消化率,并认为这是由于酵母培养物影响马的后肠发酵,增加了氮的再循环利用(Kglade等,1987)。酵母培养物影响后肠发酵为动物增加养分供应的机制,与对瘤胃发酵影响的机制相同(李淑敏,2000)。
3 结论
3.1 与对照组相比,含有酵母培养物的试验组猪只终末体重提高4.6%,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提高11%,差异显著(P<0.05)。
3.2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肠道内这3种菌群的数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但大肠杆菌与另两种菌群总和的比值基本保持相同。试验组仔猪小肠绒毛长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幅并不显著。
3.3 在生长猪的日粮中添加0.15%酵母培养物(益康XP),可使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9%,且差异显著(P<0.05),在总能表观消化率方面有提高的趋势。(编辑:王 芳,)

刘希颖,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博士,110161,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郭文信,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收稿日期:2008-09-26
[1]
相关信息
饲料杂志英文版
版权所有:2008(C)饲料工业杂志社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 电话:024-86394669 传真:024-86276127
Copyright@2008 3dfe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
刘宇新 沈阳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