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义 蓝 荣 葛俊宏
在畜禽饲料中,国内通常把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很少使用小麦、大麦等麦类原料。主要是麦类饲料中含有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NSP)等抗营养因子而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但随着我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将出现玉米供应紧缺的状况。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量饲料缺口将达到0.83亿吨[1]。由于NSP酶可以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不仅改善了麦类日粮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价值,还因该酶可以减少氨、氮、磷等污染源的排放,改进了环境卫生和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增进动物健康[2-4],再加上对饲料资源开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所以近年来NSP酶在麦类饲料中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现有NSP酶源微生物普遍存在酶活性低下、耐热性、抗酸性差等缺陷,酶生产效率低,并且对β-葡聚糖酶的研究多集中在芽孢杆菌,对真菌的研究较少。对白腐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质素降解上,很少有NSP酶的研究。据此,选育酶活性高、稳定性好的NSP酶源菌株依然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对菌株As56的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通过测定发酵前后戊聚糖含量和浸提液粘度的变化进行了NSP的微生物降解效果评价,并对菌株As56所产NSP复合酶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体外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As56购自中国科学微生物所,经实验室保存菌种。
1.2 培养基
1.2.1 斜面培养基
KH2PO4 3.0g,MgSO4·7H2O 1.5g,维生素B1 微量(5μg/ml),葡萄糖 20g,琼脂 15.0g,马铃薯提取液 1 000ml,pH6.0。
1.2.2 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
在Mandel’s营养液中加入2%的麸皮,0.2%的蛋白胨,pH约5.5。
1.2.2.1 Mandel’s无机营养液常量元素液 KH2PO4 2.0g,(NH4)2SO4 1.4g,MgSO4·7H2O 0.3g,CaCl2 0.3g,加600ml蒸馏水使之溶解。
1.2.2.2 Mandel’s无机营养液微量元素液 FeSO4·7H2O 5.0mg/l, MnSO4·H2O 1.6mg/l,ZnSO4·7H2O 1.4mg/l,CoCl2 2.0mg/l,加200ml蒸馏水使之溶解。
将常量元素液与微量元素液混合后,用HCl调pH至5.5,再以蒸馏水定容至1 000ml即为Mandel’s无机盐营养液。
1.3 培养方法
1.3.1 碳源、氮源及其浓度优化方法
将As56培养物分别接入含有不同碳源、氮源及其不同浓度的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28℃,120r/min振荡培养5d,测其非淀粉多糖酶活力。
1.3.2 培养温度优化方法
将As56培养物分别在20℃、25℃、28℃、30℃和37℃温度下,在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培养5d,测各温度条件下的酶活力。
1.3.3 培养时间的确定
在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于28℃培养As56 11d, 并每12h测定酶活力一次。
1.4 体外粘度的测定
发酵前后麦麸体外提取液粘度的测定参照文献[5-7]。
1.5 戊聚糖含量的测定[8-13]
发酵前后麦麸中戊聚糖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作3个平行3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1.6 体外消化试验
1.6.1 人工胃液、人工肠液
参照文献[14,15]的方法配置。
1.6.2 体外消化试验步骤[16]
试验分2个处理,每个处理两个重复,依次为小麦对照组,小麦+NSP酶Ⅰ组。
体外消化步骤:称20g已粉碎的小麦粉,放入500ml的三角瓶中,加60ml人工胃蛋白酶液,再加5%NSP酶Ⅰ,用0.075mol/l HCl将pH调至2.5,在温度为39℃、振荡速度为50r/min的恒温水浴摇床上消化4h,然后加入60ml的人工肠液,用0.1mol/l NaOH将pH调至7.0。在上述条件下再消化4h。体外消化结束后,用200目滤布抽滤消化物,取滤液150ml,在40℃下预热5min,用DNJ-8S型数显粘度计(选用1号转子60r/min)测定其粘度,读取绝对粘度的数值。滤布上的残余物60℃烘干,待测各种养分消化率。
1.7 分析测定
1.7.1 液体发酵粗酶液提取[17]
液体培养菌液经3 000r/min离心10~15min,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1.7.2 酶活力测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18-23]测定酶活力。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培养基碳源
在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分别考察不同碳源对菌株AS56产酶的影响。菌株AS56在以a-乳糖为唯一碳源时,对β-葡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的合成最好,其次为麸皮、蔗渣木聚糖。在以蔗渣木聚糖为唯一碳源时木聚糖酶合成最好,其次为麸皮、微晶纤维素,这表明a-乳糖、麸皮、木聚糖和微晶纤维素对酶的分泌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半纤维素中含有这类化合物有关。对于3种酶的合成,蔗糖为最差(见图1)。
2.2 最佳培养基氮源
改变基础培养基中氮源种类,分别考察不同氮源对菌株As56产酶的影响。菌株As56在以牛肉膏为唯一氮源对酶合成最好,对于合成β-葡聚糖酶,柠檬酸氢二铵也是较好的氮源,对于木聚糖来说,蛋白胨仅次于牛肉膏,除柠檬酸氢二铵外,无机氮源培养基显著低于有机氮源(图2)。
2.3 碳源浓度的选择
以最佳碳源、氮源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但保持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氮源浓度不变,进行碳源浓度的选择。菌株As56合成酶的能力随着碳源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碳源浓度为4%时合成酶量最高。因此,碳源的最佳浓度选择4%(见图3)。
2.4 氮源浓度的选择
以最佳碳源、氮源替代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但保持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源浓度不变,进行氮源浓度的选择。菌株As56产β-葡聚糖酶,以牛肉膏浓度为0.1%时,酶合成量最高,但对于木聚糖酶则以0.2%为最佳。结果表明,同一氮源不同浓度对菌株As56产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见图4)。
2.5 最佳产酶培养温度
菌株As56分别在20℃、25℃、28℃、30℃和37℃5个温度条件下在基础液体产酶培养基中培养5d,液体发酵结果表明,菌株As56所产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均以25℃为最高(见图5)。
2.6 最佳产酶培养时间
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每12h取样测定一次。菌株As56测至168h。由图6可见,在发酵前12h菌株As56不产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发酵24h时有微量的酶产生。24h后酶活性显著升高,β-葡聚糖酶在72~84h达到产酶高峰,以72h时产酶最高,此后逐渐下降,木聚糖酶在84h达到产酶高峰,该结果显示在发酵过程中,菌株As56产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产木聚糖酶高峰时间滞后于产β-葡聚糖酶。
2.7 优化培养后的非淀粉多糖酶活力
综合上述各优化条件,建立优化液体产酶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菌株As56优化发酵液体培养基为:a-乳糖4%,牛肉膏0.1%, Mandel’s无机盐营养液,调pH5.5,优化培养条件为:25℃恒温培养72~84h。由表1可知,经优化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和优化培养条件后,菌株As56的β-葡聚糖酶活力达到736IU/ml,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高达830IU/ml,木聚糖酶活力为318IU/ml,均比未优化前的酶活力高,说明优化条件有利于菌株As56产生非淀粉多糖酶。
2.8 发酵前后饲料原料粘度、戊聚糖含量的变化
由表2可见,在菌株As56以麦麸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时,发酵浸提液的粘度明显下降,戊聚糖含量降低了3.28%(P>0.05)。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是形成粘性的主要原因。粘度的变化与NSP的含量显著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麦麸中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降解成较小的聚合物,从而使饲料的粘稠度降低。戊聚糖的降低量与对照相比,降低并不显著,说明经固体发酵后,多糖被NSP酶降解是以裂解为寡糖为主,只有少量的木糖、阿拉伯糖等游离糖生成。
2.9 体外消化
2.9.1 NSP酶对小麦体外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添加NSP复合酶使小麦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的体外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08%(P<0.01)、6.72%(P>0.05)、10.66%(P<0.05)、17.01%(P<0.05),说明NSP酶有利于小麦中非淀粉多糖的降解。
2.9.2 NSP酶对小麦体外消化滤液粘度的影响
从表4可见,添加NSP酶,粘度降低了2.49%(P>0.05),但差异不显著。小麦中的NSP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含量较低,而NSP复合酶Ⅰ的组成以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聚糖活性相对偏低,因此粘度降低不明显。
3 结论
3.1 通过优化产酶条件确定了菌株As56的最适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在此条件下培养,测定其β-葡聚糖酶活力为736IU/ml,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830IU/ml,木聚糖酶活力为318IU/ml。
3.2 添加菌株As56的NSP复合酶后,发酵前后饲料原料浸提液的粘度下降了56.59%(P<0.01),饲料原料中戊聚糖含量下降了3.28%(P>0.05)。
3.3 添加菌株As56的NSP复合酶使小麦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8.08%(P<0.01)、6.72%(P>0.05)、10.66%(P<0.05)、17.01%(P<0.05),粘度降低了2.49%(P>0.05)。
参考文献
1 王修启,张兆敏,李春群.加酶小麦日粮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2,(2):12~14
2 韩正康,Marquardt R R.畜禽营养中酶制剂.饲料酶制剂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3 Frieden O D,Guenter W,Marquardt R R,et al..The effect of enzyme supplement on the apparent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wheat ,barley,oats and rye for the young broiler chick[J].Poultry Sci.,1992,(38):1 710~1 720
4 Marromichalis. I,Hancock J.D,Sene.B.W. Enzyme supplement and particle size of wheat in diets for nursery and finishing pigs[J].Animal Sci.,2001,(5):3 086~3 095
5 王杰.体外黏度法评定小麦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内蒙古农业大学论文,2002
6 刘强,汪儆,雷祖玉.小麦粘滞及小麦黏度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1999,11(4):44~50
7 Rotter B A.et al.. In vitro viscosity measurements of barley extracts as predictors of growth response in chicks fed ley-bas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afungal enzyme preparation. Can, J Ani.,Sci., 1989,(69):431~439
8 李春喜,邱崇波,姜丽娜.河南若干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5):1 185~1 190
9 陈惠萍,谭支良.混合糠中戊聚糖的化学分析测定方法[J].饲料研究,1996,(7):22~23
10 李春喜,邱崇波,姜丽娜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粒中戊聚糖含量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7(2):1~4
11 周素梅,王璋,许时婴.面粉中戊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00,(6):70~72
12 李昌文,欧阳韶晖,孙小凡. 小麦面粉中戊聚糖的化学分析测定法[J].西部粮油科技,2003,(4):64~65
13 郝晓宏,韩琼.水溶性多糖3种测定方法的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2~4
14 于连富,姜艳春,金宁.应用改进消化法检测冷冻猪肉中旋毛虫[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8,(9):3~5
15 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
16 许梓荣,李卫芬,孙建义.NSP酶对大麦体外消化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2,(5):51~54
17 王淑军,杨从发,陈静.用于降解桔杆的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12):21~23
18 刘永举,王清吉,王江青等.NSP法测定饲用β-葡聚糖酶活力[J].中国饲料,1999,(18):6
19 刘德海,杨玉华,张发旺等.饲用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探讨[J].饲料工业,2002,(4):34~35
20 聂国兴,李春喜,明红等.不同浸提方案对饲用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3,(9):35~37
21 BRECCIAJD Castro G R. et al.. Screening of xylanolytic bacteria using a color plate method[J]. Biotechnol., 1992,(23):257~270
22 陆文清,李德发.影响饲料酶活力测定的因素分析[J].饲料研究,2002,(5):15~18
23 堵苑苑.饲用非淀粉多糖活性分析的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1998,(4):11~17
廖雪义,襄樊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系,讲师,441053, 湖北襄樊市隆中路7号。
蓝荣,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葛俊宏,天津市津南区畜牧水产局。
收稿日期:2005-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