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生物技术->中温α-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
中温α-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

王健华 朱宝成
饲料酶制剂为饲料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我国饲料以玉米为主,玉米中含有大量淀粉,通过α-淀粉酶的协调作用,使淀粉预降解,既达到了切断长链淀粉的作用,又减少了黏度,加快了饲料的催化,从而提高了饲料的转化效率,为此α-淀粉酶在饲料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为提高α-淀粉酶发酵活力,我们以HG67(平均发酵活力537μ/ml)为出发菌株,通过多因素连续处理方法选育高产α-淀粉酶菌株,获得一稳定高产菌株SL105,并对其进行了发酵条件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产α-淀粉酶生产菌株HG67。
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2.1 分离培养基
马铃薯淀粉2%,蛋白胨1%,氯化钠0.5%,琼脂2%,pH 7.0,1kg/cm2 表压下灭菌30min,37℃培养48h。
1.2.2 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1%,蛋白胨1%,氯化钠0.5%,pH 7.0。
1.2.3 液体培养基
葡萄糖5%,牛肉膏1%,蛋白胨1%,氯化钠0.5%,pH 7.0。
1.2.4 传代及保藏培养基
称取洗净去皮的土豆200g,切成薄片后,加水煮沸半小时,过滤定容至1 000ml,加硫酸镁5mg,pH调至6.7,1kg/cm2 表压下灭菌30min,37℃培养72h。
1.2.5 摇瓶发酵培养基
玉米粉9%,豆饼粉5%,磷酸氢二钠0.8%,硫酸铵0.4%,无水氯化钙0.2%。500ml三角瓶装40ml,自然pH,6层纱布扎口,1kg/cm2 表压下灭菌30min。37℃往复式摇床培养46h,摇床频率160次/min,振幅7cm。
1.3 诱变及选育方法
1.3.1 60Coγ-射线处理
将出发菌株接入40ml肉汤的500ml三角瓶中,37℃摇床培养12h,取1ml培养液转接于40ml肉汤的500ml三角瓶中,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4h至对数期,4 000r/min离心收集菌体,生理盐水洗涤3次,制备菌悬液。进行60Coγ-射线处理。再次转接入肉汤培养基,培养、离心、洗涤,用pH6.0的磷酸缓冲液制成菌悬液。
1.3.2 NTG诱变
取上述菌悬液加NTG至200μg/ml浓度,摇床培养30min。离心收集菌体,生理盐水洗涤,转接入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
1.3.3 菌种的加热选育
将上述肉汤培养基增殖液接入液体培养基中,37℃增殖30h,于100℃水浴加热5min、激冷。取加热后菌悬液1ml加入同前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再次热处理。如此反复4~6次,并进行培养基平板培养和分离。这样以来可以得到均匀的菌悬液,且可以灭掉一些不健壮的菌体及可能存在的噬菌体。
1.3.4 菌株筛选
1.3.4.1 初筛 将涂布的分离培养基平皿37℃培养48h,把培养好的平板菌落先放入4℃冰箱中冷藏过夜,这样无需“刘哥氏碘液”显色便可清楚地观察到透明圈,测定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以此比值来初步衡量α-淀粉酶产酶能力的高低,挑选单菌落进入斜面,进行复筛。
1.3.4.2 复筛 将初筛选出的菌株转入摇瓶发酵培养基,500ml三角瓶装40ml,37℃往复式摇床培养48h。
1.4 酶活测定
采用中国轻工业部部颁标准(QB1805.1—93)测定。
2 试验与结果
2.1 菌株诱变结果
经60Coγ-射线,NTG和热处理后,经初筛和复筛,选育出5株高活力产淀粉酶菌株,并进行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变异菌株SL105产酶最高,达761μ/ml,比亲株提高41%。
2.2 菌株特性
2.2.1 菌株产酶稳定性试验
对高产菌株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SL105株连续传五代,五代菌株同时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每个菌株5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菌株发酵48h后的H26菌株稳定性试验结果:1~5代酶活(μ/ml)分别是748、755、763、749、757。从中可以看出,SL105株传代5次产酶能力变化不大,说明其遗传性比较稳定。
2.2.2 菌株形态特性
菌形为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独或成对生长,呈短链。在淀粉培养基上菌膜较厚,但产孢子较少,在土豆培养基上几乎全部形成孢子,芽孢在菌体中央。菌丛乳白色,菌落圆形,光滑无皱,有粘稠性,淀粉水解圈大。
2.3 产酶条件试验
2.3.1 发酵最初pH值对SL105产酶的影响
为考察SL105发酵培养基最初pH值对产酶的影响,将灭菌前培养基调节不同的起始pH值,进行摇瓶发酵,比较酶活力高低,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发酵培养基pH7.0时发酵活力最高,定为最适产酶pH值。
2.3.2 发酵培养基组成试验
2.3.2.1 不同种类碳源对产酶的作用
在以豆饼粉为氮源的情况下,试验了淀粉、糊精、液化的玉米粉和不经液化的玉米粉等碳源对α-淀粉酶产量的影响见表2。

由上表可见,玉米粉效果较好且相对较廉价,是较理想的碳源,其中液化的玉米粉更佳。液化条件:先将玉米粉糊化,加入α-淀粉酶0.06%,75℃液化30min,再升温灭活,然后加入豆饼粉及无机盐类。
2.3.2.2 不同浓度的碳氮源配比试验
为确定SL105菌种发酵培养料最适浓度的碳氮比,进行了以玉米粉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的配比试验。其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以玉米粉11%和豆饼粉5%组成的发酵培养基发酵活力最高,定为最适碳氮比。
2.3.2.3 玉米浆对发酵活力的影响
玉米浆为含氮及营养丰富的物质,我们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浆,考察其对发酵活力的影响,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1.5%浓度的玉米浆对发酵活力有促进作用。
2.3.3 通风量试验
α-淀粉酶发酵是耗氧过程,通风量对微生物生长及产酶有极大影响。在摇瓶培养情况下,培养瓶的形状、瓶口大小、装液量、包扎瓶口纱布的层数、摇瓶方式、转速与振幅都可影响培养基的溶氧量。我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往复式摇床比旋转式摇床(210r/min,偏心距5cm)的发酵活力要高。考虑到使用往复式摇床,其氧吸收系数较旋转摇床高,说明此菌株要求较高的通风量,我们在往复式摇床上使用500ml三角瓶,通过装料量的不同进行通风量的进一步试验,结果见图2。■
装料量(ml)

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菌株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酶活较高,500ml摇瓶装量采用30ml为宜。
2.3.4 最佳产酶条件试验
以玉米粉11%,豆饼粉5%,玉米浆1.5%为基础料配制培养基,500ml三角瓶装料30ml,调pH7.0,在适宜的浓度下,培养温度37℃,摇瓶发酵48h时,3批重复试验结果(表5)表明,变异菌株SL105有较高的产酶活性,平均酶活达761μ/ml。

3 讨论
3.1 菌落形态
在菌种诱变和筛选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菌落形态。一种边缘整齐,质地粘稠,称为光滑型;另一种边缘不整齐,质地不粘,称为粗糙型。光滑型菌落数量较多,我们在挑选菌落时也以光滑型为主并得到了高产菌株,但粗糙型菌落由于挑选较少,并不能证明菌落形态与产酶之间的相关性,此工作有待大量试验的证实。
3.2 透明圈
在菌种初筛时,一般认为透明圈大即产酶高,圈不大就被淘汰,我们发现透明圈与酶活之间不是很规律性的东西,有的菌落透明圈虽然不大,但酶活并不低。所以,菌落的优劣应以多次发酵摇瓶的验证为准。
王健华,河北省邢台市酶制剂厂,工程师,054001,河北邢台。
朱宝成,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收稿日期:2005-03-25

[1]
相关信息
饲料杂志英文版
版权所有:2008(C)饲料工业杂志社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 电话:024-86394669 传真:024-86276127
Copyright@2008 3dfe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
刘宇新 沈阳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