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启 李世波 詹 勋 束 刚 饶崇行 刘松慧
摘 要 选取36对健康种鸽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4只乳鸽(“2+4”生产模式)。处理1(对照组)饲喂CP=17%蛋白的混合日粮,处理2(试验组Ⅰ)饲喂CP=16%的试验混合日粮,处理3(试验组Ⅱ)饲喂CP=18%的试验混合日粮。各处理组日粮能量水平相同,饲料类型采用50%颗粒料+50%混合原粮,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试验前期试验组Ⅰ每对种鸽平均日采食量为187.2 g,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Ⅱ(P<0.05)。试验全期,3组间乳鸽平均日增重、21日龄平均体重、种鸽平均日采食量统计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的乳鸽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Ⅱ。以上结果说明,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CP=16%的日粮基本能满足种鸽“2+4”生产模式下的蛋白需要。
关键词 粗蛋白;种鸽;乳鸽;“2+4”生产模式
中图分类号 S836
近年来,肉鸽养殖迅猛发展,但有关肉鸽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甚少,至今没有见到正式颁布的肉鸽饲养标准。各地的饲养主要参考鸡的营养标准及一些研究者的推荐用量,由于营养需要不确定性给肉鸽生产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大中城市对肉鸽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肉用种鸽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显得尤为迫切。
华南农业大学与肇庆市贝来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广东省肉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运用人工孵化、保姆鸽抚养乳鸽、部分应用全价颗粒饲料等技术措施,创造了肉鸽养殖的“2+4”生产模式(一对种鸽哺育4只乳鸽),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我们根据肉用种鸽哺育乳鸽期间特点,结合笔者之前的研究与生产实际(大群生产使用粗蛋白17%的日粮),以及一些研究者的推荐用量,采用颗粒料和混合原粮各占50%的配料方式,设计粗蛋白分别为16%、17%和18%三个蛋白浓度日粮饲喂种鸽,观察其对种鸽及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肉用种鸽在“2+4”生产模式下日粮适宜的蛋白需要量,为制定肉用种鸽饲养标准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肇庆市贝来得经济有限公司同一批次、产蛋和哺乳性能相近的种鸽36对,乳鸽144只。
1.2 试验设计
将36对种鸽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4只乳鸽。每个重复等同地分别置于三阶梯笼的上、中、下位置,以消除笼位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各组保健砂均单独饲喂,三种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试验期乳鸽不采食饲料,其营养需要由亲鸽供给。饲养试验从乳鸽出雏开始,至雏鸽21日龄结束,为期21 d。种鸽产蛋间隔统计至所有参试种鸽哺育乳鸽结束后,全部产蛋为止。
1.3 饲养管理方式
鸽子自由采食,喂食、给水、光照、卫生防疫均按照鸽场原有制度进行。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雏鸽14和21日龄以重复为单位记录种鸽耗料量、乳鸽重量,计算乳鸽平均日增重,每对种鸽平均日采食量,种鸽产蛋间隔(从种鸽产蛋开始哺喂鸽仔到下次产蛋的时间)。称重在早上喂料前空腹进行。每天记录死亡乳鸽数,统计死亡率。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蛋白水平混合料对种鸽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见表2)
试验前期,试验组Ⅰ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试验组Ⅱ两组分别提高8.96%(P<0.05)、7.22%(P<0.05);试验组Ⅱ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高1.63%,但两组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试验组Ⅰ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3.83%、试验组Ⅱ种鸽日采食量比对照组低1.36%,但统计检验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全期试验组Ⅰ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最高,比对照组和试验组Ⅱ高6.18%,但统计检验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不同蛋白水平混合料对乳鸽平均日增重的影响(见表3)
试验前期,试验组Ⅰ乳鸽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试验组Ⅱ分别高3.1%,6.8%,对照组乳鸽平均日增重比试验组Ⅱ高3.6%,但统计检验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三组乳鸽平均日增重均比前期慢,试验组Ⅰ乳鸽平均日增重低于对照组2.7%,试验组Ⅱ乳鸽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1.0%,但统计检验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全期,试验组Ⅰ乳鸽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0%,试验组Ⅱ乳鸽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9%,但统计检验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 不同蛋白水平混合料对种鸽产蛋间隔及乳鸽死亡率的影响(见表4)
试验组Ⅰ、对照组两组产蛋间隔基本相等分别是22.8和22.9 d,试验组Ⅱ产蛋间隔为19.4 d,比试验组Ⅰ、对照组两组缩短了3.4 d,但是试验组Ⅰ的死亡率是最低的一组,比对照组、试验组Ⅱ两组低48.2%。
3 讨论
由于至今仍没有颁布正式的肉鸽营养需要标准,只有一些研究者推荐的参考性标准,而传统的肉鸽养殖主要是参照研究者推荐的参考标准,即肉用种鸽(育雏期)粗蛋白为14%~20%,但研究者的推荐营养范围较广,且主要是针对传统养殖模式的“2+2”生产模式,没有任何针对“2+4”生产模式的推荐性营养标准,营养的不确定性对规模化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赵洁等用蛋白水平为20%的日粮饲喂育雏期种鸽,其乳鸽生长速度快,日增重达到24 g/d。吴红等用16.16%蛋白浓度的日粮饲喂育雏期的种鸽与其它蛋白浓度日粮相比30日龄乳鸽体重要重些,达到517 g。王修启等用17%粗蛋白水平的混合日粮饲喂种鸽,乳鸽平均日增重达到21.9 g。
本试验中各处理组能量水平相同,对照组、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在“2+4”模式下,乳鸽的平均日增重相差不大,种鸽平均日采食量在试验前期试验组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Ⅱ,这有可能是由于降低了日粮中蛋白水平所导致的。试验组Ⅰ的乳鸽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Ⅱ,说明过高的蛋白水平可能导致乳鸽死亡率上升。本试验的种鸽产蛋间隔与我们先前的研究[4]相比延迟3~6 d,这有可能是由于试验选用的种鸽年龄差异以及试验过程中新城疫免疫应激所导致的,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试验结果表明,“2+4”模式下乳鸽后期平均日增重要明显低于前期,与我们先前的研究相一致。综上所述,作者认为16%蛋白浓度日粮基本可以满足“2+4”生产模式下肉用种鸽的蛋白需要。
(参考文献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编辑:刘敏跃,)
王修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员,510642,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李世波、饶崇行、刘松慧,广东省肉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詹勋,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中心。
束刚,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9-06-29
★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7B090400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