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10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在经历了国庆和中秋双节的畜禽水产品集中消费之后,生猪、仔猪及禽蛋、肉鸡等畜禽产品都出现了正常的价格回落。饲料市场上,在生猪较为集中的出栏之后,饲料需求环比略有减少;蛋禽养殖迎来了秋季的产蛋高峰期,饲料需求环比增幅较大;肉禽饲料在补栏及存栏状况逐步改善的情况下,饲料消费也出现了环比增长;水产养殖已经进入消退期,饲料需求环比大幅度下降,市场呈现出快速萎缩局面;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奶牛养殖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萎靡之后,本月在深秋季节的凉爽天气里,饲料消费略有增长,总体平衡。
10月份,在中国经济出现通胀倾向、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饲料原料行情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鱼粉、棉粕、玉米及氨基酸等主要原料行情都不同程度上涨。养殖成本逐步提高,养殖效益受到较为明显的威胁,在南方水产养殖及饲料生产市场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饲料企业对成品饲料逐步提价,但仍然赶不上原料的上涨速度,导致饲料加工企业的效益下降,部分企业已经呈现出阶段性亏损。
10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的发展不同于正常年份同期的市场发展特征,正常年份在国庆之后畜禽存栏量较大幅度下降的特点在本年度同期没有出现,反而是存栏量出现了适度增长的态势,这是本年度养殖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导致的结果。
1 10月份中国养殖市场状况
10月份,中国养殖市场存栏量总体略有改善,生猪及蛋禽、肉禽存栏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这是9月份及以前月份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补栏积极性改善所产生的结果。本月份,生猪及蛋禽、肉禽补栏积极性开始下降,这是主要饲料及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10月份,中国生猪、仔猪、禽蛋及肉禽价格延续了9月份下旬后期以来的行情走势,在节后既开始继续逐步走跌,整个10月份,全国的畜禽水产品总体维持跌势。这一方面是市场正常的反应,较为集中的双节消费之后,居民对畜禽水产品的消费量出现下降,导致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在9月份及之前的月份,经历了畜禽水产品价格行情的持续上涨之后,养殖市场的补栏、补塘积极性逐步被调动起来,畜禽水产养殖存栏、存塘量增加,畜禽水产品供应总量增加,也是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畜禽产品价格下跌而饲料及饲料原料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大幅下降,给养殖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市场供应量出现非正常的增量现象,也推动了价格下跌。
10月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养殖市场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其中的东北、西北及华北市场由于已经进入初冬季节,气温下降快,西北地区及黑龙江、内蒙古已经普遍呈现出降雪天气,因此,养殖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更加明显。由于秋冬季节畜禽季节性疾病更多,防疫费用增加,保温费用增加,因此养殖市场的补栏积极性明显下降。
从区域性市场看,生猪市场上,西北和东北地区存栏量下降最大,而华南市场则基本没有变化,与上月大体持平;蛋禽市场上,也是西北及东北市场的存栏总量明显低于其余五大地区,总体上华南及西南地区更好;肉禽市场方面,长江以南地区的存栏总量明显高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上月相比则基本持平;水产养殖由于具有明显的气候性特征,华南地区本月仍然处于高温天气的统治之下,水产养殖市场受到的影响偏弱,西北及东北、华北市场则大幅度下降。反刍动物养殖市场上,本月总体上基本维持了稳定局面,北方主要依靠奶牛养殖支撑局面,南方市场则依靠肉兔养殖维持了稳定。
10月份,由于受到季节性气候交替的影响,华北及东北、西北市场,以及华中北部市场、华东北部市场上的畜禽疾病增加较为明显,呼吸道、肠道疾病和已经盘踞较长时间的生猪高热病成为上述地区畜禽养殖的主要威胁,养殖户的防疫成本明显增加,畜禽非正常死亡率提高,养殖亏损风险加大。对生猪市场来说,要是北方市场的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对明年第一季度局部市场的生猪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2 10月份中国饲料生产消费市场状况
10月份,中国饲料生产及消费市场总体环比下降、同比增长。全国饲料总产量环比下降2.65%、同比增长6.37%。饲料消耗总量环比下降4.49%、同比增长4.48%。环比下降趋势与往年同期相同,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年份同期水平。同比增长充分诠释了本年度养殖市场发展滞后的市场特征。
10月份,经历了双节较为集中的居民肉蛋奶消费之后,国内生猪及蛋禽肉禽存栏量继续保持环比增长态势,但不同生长阶段的畜禽存栏比重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猪及淘汰蛋鸡鸭、肉大鸡鸭比重下降,中小猪、高产蛋鸡鸭、后备蛋鸡鸭、肉小中鸡鸭比重增加。这对饲料生产及消费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
10月份,中国生猪饲料总产量环比下降1.77%、同比下降0.37%;消耗量环比下降4.35%、同比下降2.96%。这是存栏生猪中大猪比重较大幅度下降的结果,直接导致了饲料生产及消费量的下降。总体看,西北、东北及华北市场的饲料产量环比下降幅度更大,环比分别下降3.63%、3.11%和2.56%。这是地区气温较大幅度下降导致的结果,而北方生猪高热病在局部市场较为普遍的存在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10月份,中国蛋禽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10.60%、同比下降0.76%;消耗量环比增长8.75%、同比下降2.40%,是本月饲料产量环比增幅最大的品种。华北南部及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市场上适宜的温度催生了蛋禽产蛋高峰期的到来,蛋禽个体采食量增加,饲料生产及消耗量增量明显。其中,华南地区饲料产量环比增长14.12%,为本月环比增幅最大的地区;西南市场蛋禽料产量环比增幅13.15%,排名第二;而在已经大雪纷飞的西北市场上,蛋禽饲料产量也实现了环比正增长,环比增幅5.85%,是本月蛋禽料环比增幅最低的地区,比东北市场还低2个百分点。
10月份,中国肉禽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5.45%、同比增长27.86%;消耗量环比增长3.65%、同比增长25.90%。从环比数据上看,是本月环比增幅排名第二的品种;从同比数据上看,又是本月同比增幅最大的品种,这是由于去年同期,肉禽料产量与9月份相比,属于环比下降状态,而本年度属于环比增长,这是2009年的肉禽市场与2008年明显不同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结果。本年度的肉禽养殖与正常年份相比,明显滞后,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因此本月的同比变化非常明显。从地区差异看,还是南方市场的发展状况好于北方,华南市场饲料产量环比增长7.98%,华中、西南、华东环比增幅则分别达到5.59%、5.41%、5.07%。西北地区产量环比增幅1.67%,是本月增幅最低的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环比增幅则在3%左右。
10月份,中国的水产饲料市场变化非常明显,市场已经出现了正常的季节调整特征。全国水产总量环比下降29.04%、同比增长6.41%;消耗量环比下降29.61%、同比增长5.98%。气温下降是导致水产料产量和需求量大幅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从区域市场看,从南往北、从东往西,饲料产量的环比下降幅度逐步扩大,这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地域特征相吻合。西北地区产量环比下降36.92%,下降幅度最大;东北地区环比下降34.99%,下降幅度排名第二。在华南地区,由于气温尚高,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因此饲料产量和需求量受到的影响也最小,本月饲料产量环比下降幅度最小,为11.20%。
10月份,中国反刍饲料总产量总体维持稳定,市场变化不明显,全国反刍料总产量环比增长0.44%、同比增长3.42%;消耗量环比下降0.74%、同比增长2.17%。从区域上看,华南和西南地区依靠肉兔养殖市场的发展及奶牛养殖的双重推动,本月反刍料产量环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1.68%和1.64%。而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环比增幅均维持在0.2%左右,与9月份成平衡状态。
3 后期市场发展状况预测

受到国内通胀的影响,以及美元贬值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后期中国的饲料及养殖成本将在短期内下降的可能性极小,这将给养殖效益及饲料生产效益带来明显影响。
在11月份及12月份,中国的养殖市场不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惊喜,市场将以正常年份雷同的特征向前发展,饲料总产量在两月内继续维持环比负增长的可能非常大。但预计12月份将略好于11月份,其中包括了部分饲料企业为了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冲量的因素在内。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前三季度GDP第一季度增长6.1%、第二季度增长7.9%、第三季度增长8.9%、中国经济在过去三个季度实现“三级跳”,预计第四季度中国GDP将强劲增长达11%,实现全年8%的目标基本无悬念。但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GDP增长,其对全国经济复苏产生的拉动作用的可持续性到底如何,让20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得充满悬念,这将对未来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的发展产生明显影响。
(上海益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方世俊)
10月份豆粕月度分析及后市预测
1 大豆、豆油、豆粕外盘动态
本月前三周外盘大豆、豆油、豆粕表现强劲,上月底USDA数据利多、天气担忧大豆收割耽搁、美元走软、原油持续攀升等推动整个期货稳中上扬;第四周开始,因天气改善、大豆数据潜在利好盘面有所回调。
2 大连盘大豆、豆油、豆粕动态
本月大连盘豆油走势总体较为良好,主要是受国际原油行情上涨带动,豆粕和大豆走势因国内外新豆即将上市和预期美豆丰产影响,走势较为平稳。
3 豆粕现货供需及价格动态
3.1 供应市场
因本月国内进口大豆数量锐减至约为200万吨左右,而国产新豆尚未敞开上市,加之市场传言国家将高于去年同期价格收购大豆,农户惜售坐地等涨现象严重,导致大豆供应紧张,油厂开机不正常,豆粕供应较为紧张,尤其是沿海一带油厂不少都处于断断续续和半开机状态。
3.2 需求市场
10月份,中国饲料生产及消费市场总体环比下降、同比增长。全国饲料总产量环比下降2.65%、同比增长6.37%。饲料消耗总量环比下降4.49%、同比增长4.48%。环比下降趋势与往年同期相同,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年份同期水平。同比增长充分诠释了本年度养殖市场发展滞后的市场特征。豆粕需求随饲料需求下降略有减少,但因鱼粉行情持续飙升,豆粕性价比优势强,适当替代鱼粉使用。
3.3 价格变化
本月国内豆粕行情没有随着国产大豆上市,节后养殖需求转淡下跌,相反还出现了上涨,全月均价在3 490元/t,较9月份上涨83元/t,涨幅2%。导致行情不跌反涨因素为:前期持续报道美国大豆丰产,中国方面也一直拍卖大豆,致使人们普遍看空后市豆粕,因此进口本月大豆数量也锐减至约200万吨左右;而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原油行情上涨以及天气不利美豆收割等推高美豆成本,国内豆粕现货在节后第一周时间里走势较为强劲,市场主流价格涨至3 600元/t左右,其余三周走势略显偏强。
4 9月份大豆、豆粕、豆油进口动态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数量约为275万吨,同比下降33.41%;1~9月份进口约为3 236万吨,同比增长12.79%。9月份中国豆粕进口量为9 481 t,同比增长13.59%;1~9月份进口110.69万吨,同比下降7.64%。9月份中国豆油进口量约达31万吨,创自去年12月份以来新高,环比增加51%。
5 后市预测
预计11月份上旬国内豆粕因现货供应仍旧偏紧,行情仍将维持较高窄幅调整走势,中旬和下旬随着进口大豆数量增加和国内新豆上市,豆粕供应紧张程度有望适度得到缓解,行情有望适度回调;不过,受到国内通胀影响和美元贬值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短期内豆粕大幅回落的希望极小。
6 豆油、棉油、菜油现货市场动态
本月国内一级豆油行情7 206元/t,较上月上涨25元/t,涨幅不大。美元持续疲软,国际原油价格大涨、美盘大豆走势较强,利好油价;但因国内豆油供应量较大,同时节后豆油需求清淡,豆油市场行情随盘上涨表现不够积极。
本月棉油行情较上月大涨130元/t,均价为6 830元/t。上半月因新棉油上市供应增多,主产区一度跌至6 100~6 200元/t价位,下半月随成本飚升至7 000~7 200元/t;本月国内四级菜油均价7 810元/t,较上月大涨120元/t,涨幅2.39%。禁止有病菜籽进口和国储菜籽成本高,是菜油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市场成交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不过,相对来说由于国储菜油,大多油厂的菜油库存压力不大。
(上海益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鲁 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