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水产养殖->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何晓庆 曹俊明 黄燕华 李国立 蓝汉冰 赵红霞 陈 冰 刘 丽
摘 要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用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幼鱼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2.48±0.03) g的试验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试验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6.7%、33.3%、50%、66.7%和83.3%,(记为G1、G2、G3、G4、G5和G6),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试验持续8周,分别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称重。结果显示,4周时,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G2、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5组(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G5、G6组(P<0.05),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8周时,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G3组(P<0.05),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G2组和G3组(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有所差异,但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肥满度以G6组为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P<0.05),对照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6组(P<0.05),粗脂肪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用不超过50%的玉米DDGS替代豆粕,不会显著影响其生长性能。
关键词 玉米DDGS;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
中图分类号 S963.72
豆粕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饲料,大量用于替代动物饲料中的鱼粉,继鱼粉涨价后,豆粕的价格也一路上涨;同时,由于豆粕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对偏低,以及含有大量抗营养因子,使豆粕在中低档鱼料中的性价比日益降低。因此,开发新的廉价蛋白源饲料,以替代或部分替代豆粕在中低档鱼料中的应用成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玉米DDGS(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及其可溶物,是玉米产生燃料乙醇后的残留物经过低温干燥形成的产品。它浓缩了玉米中除了淀粉和糖以外的其它营养成分,是DDS(可溶干酒精糟)和DDG(干酒精糟)的混合产品。其营养特点是:低淀粉、高蛋白,可消化纤维以及有效磷,可广泛用于畜牧生产;酵母菌体、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有利于动物生长[1]。同时,产量巨大、价格低廉,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植物性蛋白源,目前畜禽饲料上已有一定的报道[2-4],而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罗非鱼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杂食鱼种,适合在淡水或咸淡水的池塘、网箱、水槽、流水池、循环系统等各种水体中生长,饲料源广,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拥有国际性市场的养殖水产品[5]。为了解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玉米DDGS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奥尼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其饲料中以玉米DDGS不同比例地替代豆粕,观察了试验罗非鱼第4周和第8周的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等指标,以便为奥尼罗非鱼以及其它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利用玉米DDGS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实验设6组饲料,其中G1为含30%豆粕的对照组,G2~G6为分别用9%、18%、27%、36%、45%的玉米DDGS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16.7%、33.3%、50.0%、66.7%、83.3%的豆粕的替代组,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各组饲料原料全部经粉碎后过40目筛,均匀混合,挤压制成直径为1.2~1.5 mm的饲料颗粒,于65 ℃烘干后于-20 ℃的冰箱中保存备用。试验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 试验鱼及饲养管理
养殖试验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水产养殖中心进行。试验鱼购自番禺良种鱼苗场,试验开始前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水产试验基地水泥池中暂养10 d,期间投喂对照组饲料。试验开始时,选择体重相近、平均初重为(2.48±0.033) g的鱼苗,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条鱼。每天早上8:30和下午5:30各投喂1次相应的各组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根据每天摄食情况调整日投喂量,养殖4周末进行中期称重。试验水源为曝气自来水,采用流水循环系统,全天不间断充氧。每两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3,每周测1次pH值,pH值保持在7.5左右,水温为23.5~31.5 ℃,NH4+浓度<0.005 mg/l,溶解氧浓度>7.0 mg/l。光照为自然光源,光照时间为12 h/d,为期8周。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各缸鱼的活动情况、摄食与死亡情况。
1.3 称重和样品采集
养殖试验进行到第4周末时,试验鱼停喂24 h,空腹24 h称重和计数,统计试验中期的生长状况和存活率,并按体重调整日投料量。试验进行到第8周末,饲养结束,鱼体空腹24 h后,称终末体重和计数。每缸中随机取4条鱼保存于-20 ℃的冰箱做全鱼分析;每缸随机取3条鱼分别称重,测量体长并分离内脏,称量内脏重和肝脏重,以计算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另从每缸中随机取8条鱼,冰盘上取背部白肌,于-20 ℃下保存用于作肌肉常规化学成分的分析。
1.4 样品分析
饲料和鱼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按国标方法进行测定。水分测定采用105 ℃烘干法;粗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粗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鱼肌肉用冷冻干燥机冻干)。
增重率(%)=(末重-初重)/初重×100。
特定生长率(%/d)=(ln末体重-ln初始体重)/饲养天数×100。
饲料系数=摄食饲料量(干重)/鱼体净增重。
存活率(%)=试验结束时鱼条数/试验开始鱼条数×100。
肝体比(%)=肝胰脏重(g)/鱼体重(g)×100。
脏体比(%)=内脏重(g)/鱼体重(g)×100。
肥满度=W/L3×100。
式中:W——鱼体重(g);
L——鱼体长(cm)。
1.5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误差(M±SE)表示,用SPSS13.0版软件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差异显著,再进行Duncan's法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养殖4周,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4周时随着DDGS替代量的增加,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二者在G3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G2、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特长率显著高于G5、G6组(P<0.05),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特长率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没显著性差异。
2.2 8周试验结束时,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经8周的养殖后,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各组饲料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平均体重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三者在G3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G3组(P<0.05),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G2组和G3组(P<0.05);试验结束时,各组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2.3 8周试验结束时,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罗非鱼体形指数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经过8周的饲养,各组试验鱼的肝体比为G3为最低,G6组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脏体比以G2组为高低,G6组为最高,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肥满度以G6组为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8周试验结束时,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罗非鱼肌肉成分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经过8周的饲养,各组试验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以对照为最高,显著高于G6组(P<0.05),粗脂肪含量随玉米DDGS比例增高而增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水平的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罗非鱼影响是不同的。在初始体重为(2.48±0.03) g的罗非鱼幼鱼的前4周饲养中,在豆粕含量为30%的对照组(G1)饲料中用玉米DDGS替代一定比例的豆粕(16.7%和33.3%),不仅不会影响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能改善这二项生长指标;但是,随着玉米DDGS替代量的增加,这二项指标开始下降,当替代量达到66.7%时(G5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替代量为33.3%(G3组)(P<0.05);当替代量达到83.3%时(G6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各试验组(P<0.05)。这与高红建等[6]对异育银鲫研究中发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DDGS(10%和20%)能改善异育银鲫的生长率与料肉比,但过量添加(40%)将会抑制异育银鲫的生长及其对饲料的利用率的结论有相似之处。本试验采用的玉米DDGS粗蛋白含量为28%,赖氨酸含量为1.71%,蛋氨酸含量为0.78%,高于豆粕中蛋氨酸的含量,各试验组通过添加外源晶体赖氨酸使各试验组中赖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一致,这样在一定比例替代豆粕时,玉米DDGS中的蛋氨酸可以补充对照组中豆粕的蛋氨酸不足,使饲料中氨基酸达到更好的平衡;而且玉米DDGS经发酵后含糖化酶以及酵母等有益微生物,提高饲料中有效磷含量等[7],这些都可能是适量玉米DDGS替代豆粕促进罗非鱼早期生长较快的原因。
试验结束时成活率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结果分析,可知试验结束时,各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等指标和试验中期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经过8周的养殖,最大替代组(G6)的3项生长指标都显著低于替代比例为33.3%组(G3)组(P<0.05)。这说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罗非鱼对玉米DDGS的利用情况是不同的。Coyle等[8]认为,稚虾(2 g以上)可以直接使用DDGS;DDGS在淡水虾中最高用量可达40%,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饲料中的鱼粉;在对虾中,最高用量可达10%。Whitney等[9]认为,对于断奶重为7.10 kg(19日龄)的仔猪,DDGS用量达25%不会影响仔猪生产性能,但对于体重低于7 kg的仔猪而言,高水平DDGS会影响仔猪增重。所以,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玉米DDGS的用量是不同的。
鱼类的肝体比是对长期和短期营养方式都很敏感的指标[10]。肝脏是鱼类中间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营养变动(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时),肝脏重量会发生显著的变化[11];而肥满度随气候、饵料条件以及鱼体自身因素和生长阶段而变化[12]。但是,杨奇慧等[13]认为肝脏和脾脏是罗非鱼的免疫器官,认为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与动物体质量比)的提高为该器官成熟快的表现,指数低则是成熟慢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DDGS替代比例的增加,罗非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最大替代组(G6)试验鱼的肥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G1)和其它各组(P<0.05);玉米DDGS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粗纤维含量较高的影响适口性,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和作为植物性蛋白源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些未知的抗营养因子可能会对动物的内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有关蛋白替代试验对鱼体生化成分影响,不同试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Davies等[14]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后对虹鳟的鱼体蛋白、脂肪、水分和灰分没有显著性影响,Refstie等[15]在大西洋鲑上得到与此相同的结论。王崇等[16]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后,异育银鲫鱼体的干物质、灰分、脂肪含量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在本次试验中,玉米DDGS替代豆粕最大替代组(G6)罗非鱼的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与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4 结论
通过对上述生长性能指标的综合评定,作者认为,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在豆粕含量为30%的对照组饲料中玉米DDGS可以替代对照组中50%的豆粕,不会影响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参考文献
[1] 武书庚,齐广海,张海军.玉米DDGS的饲用价值[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8):51-54.
[2] 徐奇友.不同水平DDGS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4(6):37-38.
[3] 姚军虎.DDGS饲喂泌乳牛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1996(6):22-25.
[4] 张宏福,李玫,贺倩.DDG、DDGS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猪)的评定[J].饲料工业,1994,15(1):42-46.
[5] 李思发.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瓶颈问题[J].科学养鱼,2003(9).
[6] 高红建,张邦辉,王燕波,等.在饲料中添加DDGS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7,28 (2):25-27.
[7] 赵红霞.玉米DDGS的研究及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J].现代渔业信息,2009(1):12-14.
[8] Coyle S, Najeeullah T, Tidwell J.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isms,distiller by-Products,and PrePared diets as food for juvenile freshwater Prawn(Macrobrachiumrosenbergii)[J].Journal of Appled Aquaculture,2004(6):57-66.
[9] 田树飞, 李亚奎, 李子平. DDGS的营养成分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07(7):60-61.
[10] 洪瑞川,李思光.万安玻璃红鲤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1997,21(2): 109-113.
[11] 区又君,柳琪,刘泽伟. 3种笛鲷的含肉率、肥满度、比肝重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21(3):287-288.
[12] 徐如卫,罗仙池.新安水库太湖银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6 ,15(2): 122-128.
[13] 杨奇慧,周歧存,谭北平,等.谷氨酰胺对杂交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及抗病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8,15(6):1016-1023.
[14] Davies S J,MorrisP C. Influence of multiple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mykiss (Walbaum),fed soya based diets [J].Aquaculture,Res., 1997,28: 65-74.
[15] Refstie S,Storebakken T,Baeverfjord G,et al. Long-term protein and lipid growth of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fed diets with partial replacement of fish meal by soy protein products at medium or high lipid level [J].Aquaculture,2001,193:91-106.
[16] 王崇,雷武,解绶启,等.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生长、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9,33(4):740-747.

(编辑:沈桂宇,)
何晓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510640,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大丰一街。
曹俊明(通讯作者)、黄燕华、李国立、蓝汉冰、赵红霞、陈冰,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刘丽,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系。
收稿日期:2009-09-30
★ 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07EA78001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20701011)、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07A020100005-5)、广州市农业攻关项目(2007Z2-E0241)

[1]
相关信息
饲料杂志英文版
版权所有:2008(C)饲料工业杂志社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 电话:024-86394669 传真:024-86276127
Copyright@2008 3dfe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
刘宇新 沈阳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