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水产养殖->瓦氏黄颡鱼仔鱼生长与卵黄吸收的研究
瓦氏黄颡鱼仔鱼生长与卵黄吸收的研究
姜 夙 黄 权
摘 要 在流水水族箱中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鱼的内源营养进行了研究,对其体长、头长、体重及卵黄囊容积、油球容积和卵黄球容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鱼的生长在孵化96 h仔鱼生长速度较快。同时试验通过对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吸收分阶段情况的描述,得出了其内源营养阶段的卵黄囊变化规律及发育特点。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仔鱼;生长;卵黄
中图分类号 S965.1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一般体长11~19 cm,体重30~100 g。体长,后部侧扁,腹部平直。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可鲜活上市,市场价格比较高,因此养殖黄颡鱼是内陆水域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近年来,由于酷捕滥渔和天然水域水质的严重污染,黄颡鱼的自然资源量锐减,在长江干流及其附属水体中绝大部分已绝迹,只在个别水体偶有分布。随着经济鱼类养殖的发展,许多科技工作者相继对黄颡鱼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关于黄颡鱼仔鱼生长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对黄颡鱼仔鱼的生长发育和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为恢复和开发该鱼资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8年6月2日~6月30日在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研究室进行,试验用瓦氏黄颡鱼为湖北省武汉市空运的人工繁殖的水花鱼苗,破膜36 h。
1.2 方法
将破膜36 h的仔鱼放入2个水族箱(80 cm×57 cm×46 cm)中,每箱放养5 000尾。试验期间溶氧约为6.0 mg/l,每天8: 00和19: 00测定水温。整个试验持续5 d。破膜至仔鱼平游,每7~8 h观察1次。每次每个水族箱观察30尾。分别于破膜后43、48、57、65、72、81、89、96、105、113、120、129 h采样,标记为1~12号,活体用体积分数为10%的酒精麻醉后在解剖镜下观察。试验期间水温维持21~25 ℃之间。
1.2.1 体长、头长和体重的测定
显微镜下用目测微尺和游标卡尺测量体长、头长(精确到0.000 1 mm)的生长情况。用TG—328A型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称量体重(精确到0.1 mg)。
分别采用抛物线相关方程(W=a+bL+cL2)和幂函数相关方程(W=aLb)拟合瓦氏黄颡鱼仔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公式中L为鱼体长(mm)、W为鱼体重(mg)]。
1.2.2 卵黄囊容积的测定
受精卵、仔鱼卵黄囊和油球的容积,根据其发育时形状的变化,分别用圆球体公式V=π/6d3(d为直径)和长圆球体公式V=π/6lh2(l为长径,h为短径)近似计算。卵黄囊包括卵黄球和油球,卵黄球体积是根据油球的位置,用卵或卵黄囊体积减去相应的油球体积所得。仔鱼在某一发育时期的卵黄百分数是指此时的卵黄球或油球容积与初孵仔鱼卵黄球或油球容积的百分比。
1.3 数据处理
 用方差分析的F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
2 结果
2.1 头长、体长、体重的生长情况见
瓦氏黄颡鱼仔鱼头长、体长、体重发育比例表1、图1、图2。
对体长为5.50~9.00 mm,体重为1.550~6.75 mg的400尾仔鱼进行体长(L)与体重(W)的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W=0.757 2L2-6.886 0L+5.187 7,r2=0.994 0;
W=0.004 5L3.4724, r2=0.971 8。
经方差分析表明,两种体长与体重回归方程的相关关系均非常显著,但抛物线方程的r值高于幂函数方程。依据两种方程推算的理论体重和实测体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F(0.002 5)<F0.05(3.162)。



2.2 卵黄囊吸收情况
随瓦氏黄颡鱼仔鱼期的生长,不断消耗内源性卵黄营养,结果见表2、图3。
3 讨论
3.1 体长、头长、体重的生长情况及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瓦氏黄颡鱼的体长和体重的生长速度以刚开始的几天较快,96 h后趋于减慢的趋势,在此期间卵黄囊逐渐减小,120 h左右卵黄囊消失。黄颡鱼由内源营养阶段转向外源营养阶段。在孵出后96 h开始投喂饵料更有利于仔鱼开口摄食及生长发育。
由于种属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鱼类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学者对鱼类体长与体重进行了拟合,获得了各种鱼类体长与体重的幂函数生长方程,除W=aLb外,还有W=a+bL2、W=aeb/L和W=aebL等。在瓦氏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中,用理论值验算时与实值最接近的是抛物线函数表达式。

3.2 仔鱼的生长和卵黄的吸收
瓦氏黄颡鱼仔鱼在孵出后96 h内的生长和卵黄的吸收非常迅速,之后曲线呈水平生长,体长变化不大,而卵黄囊则继续减少,油球消失后仔鱼生长加速。内源营养在最初的96 h内主要用于鱼体的迅速生长和旺盛的新陈代谢,以后则主要消耗于器官分化和运动。
大多数鱼类的油球吸收总是比卵黄球慢的多,同样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卵黄球消失先于油球,这种先卵黄球后油球的吸收顺序可能由于在此生长期的能量是按照蛋白质、脂肪的顺序获得的,故认为卵黄蛋白质是瓦氏黄颡鱼初次摄食前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仔鱼在卵黄囊消失前,消化道尚未充分发育,消化能力差,因此生长缓慢。
大小不同的初孵仔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共同特点是,在第96 h达到最大生长,具有相同大小的体长和卵黄囊体积,然后开始水平生长;在卵黄球完全吸收时开始摄食,鱼体生长减慢,体长相同,至油球消失前的生长也相差不大。生长速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器官分化、卵黄囊吸收速度和开口摄食的时间不同。温度较高时,卵黄囊吸收较快,仔鱼开口和初次摄食时间较早,器官和功能的发育完善较快,较早进行外源性营养导致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时间也较早,使仔鱼后期的生长速度加快。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前期仔鱼在不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的发育速度。
参考文献
[1] 成庆泰,郑葆珊.中国鱼类系统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214, 947.
[2] 宋学宏,陈祖培,王志林,等.黄颡鱼当年幼鱼的生长特性[J].水利渔业,2003,23(4):3-5.
[3] 段中华,孙建贻.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 1999, 23(6): 610-616.
[4] 段中华,孙建贻.瓦氏黄颡鱼年龄与生长[J].水生生物学报, 1999, 23(6): 617-623.
[5] 王武,刘利平,张克俭,等.江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 2001, 28(5): 195-198.
[6] 王武,余卫忠,石张东.江黄颡鱼适宜生长水温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 2003, 30(1): 13-15.
[7] 王武,石张东,甘炼.江黄颡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3, 12(2): 185-188.
[8] 马旭洲,王武,甘炼,等.瓦氏黄颡鱼仔稚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12(4):331-335.
[9] 陈锦云,曹振东,谢小军.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静止代谢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4): 618-621.
[10] 魏国,王广艳,王雪飞,等.浅析黄颡鱼的营养、养殖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水产,2007(5):38-40.
[11] 罗毅平,袁伦强,曹振东,等.嘉陵江大鳍鳠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 2005, 29(2): 161-166.
[12] HOUDE E D. Fish early life dynamics and recruitment variability[J].AmerFish Soc Symp, 1987, (2): 17-19.
[13] 殷名称.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J].水产学报, 1991, 15(4): 348-358.
[14] 殷名称. 鲱、鲽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生化成分的变化[J]. 海洋与湖沼,1993,24(2),157-165.
[15] 梁银铨,胡晓建,虞功良,等.长薄鳅仔稚鱼发育和生长[J].水生生物学报, 2004, 28(1): 96-100.
[16] 王令玲,仇潜如,邹世平,等.黄颡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J].淡水渔业, 1989, 19(5): 9-12.
[17] 胡晓建,李义勇,彭卓群,等.斑点叉尾■实用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 40-45.
[18] KNIGHTW. Asymptotic growth: an example of non-sense disguised asmathematics[J]. J Fish Res Board Can, 1968, 25: 1303-1307.
[19] 舒琥,谭枫野,李彩兰.星斑裸颊鲷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J].海洋科学,2005,29(10),12-18.
[20] 区又君,李加儿.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与营养研究[J].海洋学报,19(3),102-110.
[21] 刘洪柏,宋苏祥,孙大江,等.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7(5) :5-10
[22] 林学文.银鲈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观察[J]. 福建水产,2007,3(1):55-60.
[23] 余方平,孙忠,程国宝,等.舟山近海黄姑鱼胚胎发育及前期仔鱼形态的观察[J]. 海洋渔业,2005,27(4):265-270.
(编辑:徐世良,)

姜夙,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30118,吉林长春。
黄权(通讯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9-01-12
[1]
相关信息
饲料杂志英文版
版权所有:2008(C)饲料工业杂志社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 电话:024-86394669 传真:024-86276127
Copyright@2008 3dfe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
刘宇新 沈阳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