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水产养殖->酵母膏对异育银鲫生长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酵母膏对异育银鲫生长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陈国凤 龚宏伟 施陈江 吴东峰 蔡春芳
抗生素的滥用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Baticados等,1992),如导致了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提高(Miranda等,2002)。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鱼类所承受的协迫因子较多,也容易感染疾病(Amar等,2000),导致死亡率增高,养殖效益受损。为此,人们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益生菌(Balcazar等,2006)和微生态制剂比较受青睐。而酵母的抗病功效相对而言更突出,因为它提供了β-葡聚糖(Sahoo等,2002)、甲壳素(Vecchiarelli,2000)和核苷(Li等,2004)。许多研究表明,将酵母碎片添加到硬头鳟的饲料中显著提高了其免疫力(Ortu?觡o等,2002;Rodríguez等,2003;Salinas等,2005;Díaz-Rosales等,2006)。
鲫鱼在我国养殖面积较广,产量较高,病害也较多,为此,我们以异育银鲫为材料研究了酵母膏对其生长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饲料
试验用饲料原料主要有进口鱼粉、豆粕、菜粕、棉粕、面粉、鱼油、豆油、沸石粉、磷酸二氢钙、预混料等,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分别向对照饲料中添加0.5%、1%的酵母制品酵母膏,另设一酵母膏替代鱼粉的试验组,即用1%的酵母膏和1%的棉粕替代2%的鱼粉(见表1)。试验所用酵母膏由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酵母膏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见表2、表3。此外,本试验还设计了0.01%的喹乙醇组作对照(喹乙醇是禁用药,因其公认的促生长作用,故设此为对照组作比较)。

饲料成分中营养水平的测定:水分用105 ℃烘干称重法测定,粗蛋白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脂肪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灰分用550 ℃灼烧法测定。
1.2 试验鱼及分组
试验用异育银鲫购自苏州吴江养殖场,购回后经驯养1周,选取500尾规格均为18 g左右的鱼种,随机分配到20个100 cm×50 cm×50 cm的PVC水族箱中,每箱放养15尾进行生长试验。每种饲料随机喂养4缸鲫鱼。其余的鱼分放到15个单体循环控温水族箱中,每箱放10尾进行协迫条件下的摄食试验,每种饲料投喂3箱鱼,即3个重复。

1.3 饲养管理
生长试验期间,每天喂料3次,时间分别为8:30、12:30、16:00。每次投喂时间持续45 min,如果投入的饲料15 min未吃完就不再投喂,详细记录每天的摄食量,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做到适量投喂。
生长试验时所有水族箱在同一半开放式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期间溶氧>6.0 mg/l,氨氮含量低于0.14 mg/l,自然光周期,水温保持在(25±0.5) ℃,饲养8周。
协迫摄食试验的协迫因子为水温和抓捕。先将鱼在25 ℃下用试验饲料饲养2周,后将水温降至15 ℃,3 d后鱼已正常摄食,接下来每隔2 d升温1次,升温从上午8:00开始,3 h内将水温升高5 ℃,在14:00投饲,观察15和60 min内的摄食量。试验最高水温为30 ℃。试验结束后称鱼重并以此计算摄食率。水温协迫试验完成后自然降温至25 ℃,在25 ℃下继续喂养2周后进行抓捕协迫试验,即在上午8:00左右用捞海将鱼迅速捞取,离水10 min再放回原水族箱,12:00投饵,观察15和60 min内的摄食量,24 h后取鱼称重,以所称得体重计算抓捕状态的摄食率。
1.4 采样及分析
生长试验的鱼在饲养8周后随机从每箱取3尾鱼作全鱼分析,分析方法同前。再随机从每箱取6尾鲫鱼,麻醉,称重,从尾静脉抽血,合并血液在15 ℃下静置3 h,2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立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取三尾鱼的肝胰腺分析ALT、AST活性。所用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析方法参照试验盒内附说明书。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各处理间差异经方差分析后Duncan's法极差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见表4、表5、表6)


由表4可见,对照组增重率最低,为64.1%,喹乙醇确实具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达到7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中酵母膏1组增重率最高,为74.5%,不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喹乙醇组也高3.41%。酵母膏2组增重率(72.9%)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稍高于喹乙醇组。替代部分鱼粉的酵母膏3组增重率比对照组高8.58%,比酵母膏1组低6.58%,但差异都不显著。
从饲料系数来看,酵母膏1组的饲料系数(1.82)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2.13)和酵母膏3组(2.04)(P<0.05)。酵母膏2组饲料系数(1.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酵母膏1组和3组都没有显著差异。蛋白质效率的组间差异与饲料系数一致。

由表5可见,各组体成分、肌肉成分和肝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从表6可见,血清中的ALT、AST及肝组织中的AST活性组间存在差异。饲料中添加喹乙醇时鲫鱼血清的ALT(47.7±7.2 U/L)和AST(398.0±20.3 U/L)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38.3±1.5 U/L,359.7±54.9 U/L)(P<0.05),肝胰腺中的AST活性(101.83±3.91 U/mg prot)显著高于酵母膏2组(66.4±18.7 U/mg prot)(P<0.05)。添加酵母膏的试验组肝功能和血液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表7所示为鲫鱼协迫下的摄食率。由表7可见,3次水温变化协迫下喹乙醇组摄食率都是最低,添加酵母膏的试验组显示出较强的抗协迫能力,摄食率较高,尤其是在酵母膏添加剂量较高时。在抓捕协迫下各组鱼摄食率都较低,以喹乙醇组15 min内的摄食率最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60 min内的摄食率仍是喹乙醇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添加酵母膏的各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由表3可见,酵母膏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约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0%,并含有3.2%的核苷酸。荻野珍吉(1987)曾指出鱼类的摄食刺激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氨基酸。尹海富等(2002)在鲤、鲫鱼等杂食性鱼类饲料中添加0.15%~0.30%的蛋氨酸及0.2%~0.35%的赖氨酸对其摄食及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能节约2%~3%的蛋白质。梁萌青等(2000)报道,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对真鲷都有诱食活性。潘训彬等(2008)报道,将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蛋氨酸添加到低蛋白甲鱼饲料中可显著提高甲鱼的摄食量。李星星等(2008)发现,丙氨酸和甘氨酸对奥尼罗非鱼诱食效果极显著。一般而言,两种或多种氨基酸混合使用比单一氨基酸的诱食效果好。富含游离氨基酸的动物提取液诱食效果比复合氨基酸更好,倪静等(2008)报道,对中华倒刺鲃的诱食效果为:蛤蜊提取液>核苷酸+甜菜碱>0.3%甜菜碱>组氨酸+甜菜碱>0.2%甜菜碱,0.5%甜菜碱>甘氨酸+甜菜碱>海带提取液、核苷酸+甘氨酸、0.1%甜菜碱,0.4%甜菜碱>甘氨酸+甜菜碱+组氨酸,甘氨酸>0.6%甜菜碱>核苷酸+组氨酸>核苷酸>甘氨酸+组氨酸>组氨酸>核苷酸+甘氨酸+组氨酸>大蒜提取液。而核苷酸有加强氨基酸的诱食效果的功效(梁萌青等,2000)。因此,本试验中观察到的酵母膏的促生长作用应该与其所含丰富的诱食物质有关。
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酵母膏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在协迫条件下的摄食量(60 min内的摄食率)和摄食速度(15 min内的摄食率)(见表5)。这种抗应激能力的提高可能与酵母膏中所含的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有关。水产动物机体内巨噬细胞的表面上存在着一个β-葡聚糖受体,β-葡聚糖与巨噬细胞结合后,能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继而诱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机体通过吞噬作用吸收、破坏和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甘露寡糖属于功能性低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动物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此外,能促进有益菌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提高幼龄动物生长、降低死亡率方面有明显作用。这两种物质对异育银鲫(王锐等,2008;周艳萍等,2008)、黄河鲤鱼(陈会昌,2006)、草鱼(高春生等,2006)、锦鲤(张耀武等,2006)、鲤鱼(张红梅等,2003)、凡纳滨对虾(王计刚等,2008;陈乃松等,2007)、中国明对虾(宋理平等,2006)、中国对虾(宋理平等,2005)等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和免疫力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证实。本试验中酵母膏组在协迫条件下较高的摄食率一方面可能与其诱食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抗病力和免疫力提升有关。
添加喹乙醇也能使异育银鲫增重率显著提高,但关于血液和肝胰脏生理机理的部分检测指标显示,其转氨酶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在协迫条件下其摄食量显著减少,提示喹乙醇导致了一定的肝损伤和抗应激能力的下降。与喹乙醇相比,使用酵母膏不仅能获得更高生长速度,还能显著提高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4 结论
酵母膏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抗应激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所含丰富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β-葡聚糖、甘露寡糖等有关。酵母膏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5%,在协迫因子较多的情况下建议短时间添加至1%。

 

(参考文献30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编辑:徐世良,)

陈国凤,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15123,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龚宏伟,苏州市相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施陈江、吴东峰、蔡春芳(通讯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9-08-10

[1]
相关信息
饲料杂志英文版
版权所有:2008(C)饲料工业杂志社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 电话:024-86394669 传真:024-86276127
Copyright@2008 3dfe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
刘宇新 沈阳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