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近一个月来(9月21日~10月21)国内豆粕再度上涨20~130元/吨,9月底10月初市场出现回调,但第42周即10月中旬豆粕再度上涨。主要是外盘大豆因收割延后和美元下跌而大涨、国内大豆豆粕供应紧缺和节后部分饲企集中采购共同推动。
1 外盘大涨、之后小幅回调,现货跟涨积极
国庆节期间美盘呈现良好走势,并持续到十月中下旬,受2009年新大豆收购活动阻碍、低温环境可能已经造成未成熟作物损失、美元下跌等利好,外盘大豆再度大幅上涨,11月份主力合约涨至999美分,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35美分,之后受超买及天气因素引发投机抛售打压11月份收盘983美分,跌11美分。因盘面走势涨幅较大,国内豆粕现货跟涨积极,在10月11~12日一两天时间,大多地区报价上涨了80~150元/吨;后两天,盘面走弱和周初涨势过猛,部分地区小幅下调整理,大多因现货紧缺暂显抗跌。
2 油厂大豆紧缺、停产停工多、豆粕紧缺
众所周知,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数量锐减,预计不到200万吨。季节性月度进口量减少和前期国家持续拍卖大豆以及对美豆因预期丰收看跌都是导致前期进口商大量缩减采购量的原因所在。这导致本月尤其是沿海一带油厂大豆供应紧缺,停产限产明显增多,豆粕供应随之紧张,行情上涨已在预料之中。
3 节后终端市场有豆粕采购需求助推行情
尽管国庆节前部分饲料厂家豆粕库存储备时间较长,可延续到本月15号左右,但还是有不少厂家因节前油厂豆粕供应不富裕以及对节后豆粕行情不敢做出判断,因此节日期间的库存量保持不大。节后这部分饲料企业均有采购豆粕需求,而在供应市场紧张和同时外盘强劲上涨双重拉动下,豆粕行情上涨显得很轻松。
4 上半月养殖及饲料“遇冷”、下半月预计略恢复
上半月,举国上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和中秋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度过,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遭受正常的市场“冷遇”,市场表现乏善可陈。在节前畜禽水产品较为集中的出栏出塘行动冲击下,畜禽水产品存栏存塘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下半月养殖及市场将略有恢复,但在水产养殖市场大幅萎缩及北方家禽养殖市场发展受限的影响下,全国饲料月度产量将环比下降。
5 后市预测
预计,随着国内外大豆上市量缓慢增加和预计11月份进口大豆数量环比有所增长,而饲料养殖需求环比下降,豆粕供应紧张格局将逐步得到缓解,行情有望逐步回调。但,由于短期大豆豆粕供应仍旧偏紧,行情仍以窄幅震荡调整为主。
玉米
近一个月(9月20日~10月20日)产区新玉米陆续收割上市,国储玉米拍卖持续,节后需求有所减弱,在预期庞大供应压力下,价格维持震荡走低态势。而国际玉米价格却不断走高。
1 产区市场动态
东北产区:东北产区已进入集中收割期,大部分地区玉米行情出现季节性回落。深加工龙头企业大成公司于10月中旬开始开秤收购2009年产新玉米,挂牌价为1 440~1 450元/吨,高于去年开秤价1 350元/吨,自此相继有两家深加工企业跟随入市,其余深加工企业收购计划也在酝酿之中。由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东北考察时提出今年要进一步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加上东北干旱玉米减产、加工需求逐步回暖,估计新玉米收储价格将高于去年同期。
华北产区:国庆节后当地大部分新玉米已收割陆续上市,造成当地玉米收购价格急速大幅回落,因价格下跌过快农户产生抵触情绪,出售新玉米积极性不高,着手秋种备耕,新玉米上市量有限,加工企业收购量不理想,收购价格小幅反弹,市场行情呈先抑后扬态势。
2 销区市场动态
临储玉米拍卖量增价跌,产区新玉米到货供应,港口、站台玉米到货稳定,而饲料企业节前准备库存相对充足,近期采购需求趋淡,贸易商为腾仓接应新货出库积极,报价松动,成交价格延续温和下跌势头。
3 需方市场动态
深加工行业:东北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稳定,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库存,开工率略有下降,另外近期玉米淀粉价格大幅下跌,厂家盈利率下降,对开工率维持稳定有负面影响。
4 饲料养殖行业
节后畜禽补栏不太理想,饲料需求复苏缓慢,饲料企业库存消耗低于平常,观望情绪浓厚,采购量下降,养殖散户随买随用。
5 后市预测
受新玉米上市影响,国内行情出现季节性回落,不过玉米减产已成定局,需求逐步回暖,国家继续执行玉米收储政策,将对其价格底部起到有力支撑作用,预计在年前玉米价格暴跌几率不大,近期维持区间震荡态势。
鱼粉
近一个月内鱼粉价格疯狂飙升1 150~1 600元/吨,特别是进入10月份的二十来天时间里,涨幅达1 000元/吨的速度连续拉升。国庆节后国内鱼粉行情继续飙升,港口库存不断下降,到货量稀少无比,现有货源掌握在少数大户手中,联手涨价意愿非常强烈。涨价期间部分港口曾一天连续几次提价,成为目前整个饲料原料行业最吸引“眼球”的品种,行情已经突破历史新高。
1 欧洲鱼粉需求旺盛、秘鲁鱼粉交易明显较往年活跃
据了解,近年来欧洲鱼资源日益短缺,本土鱼粉供应量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转向采购国际鱼粉订单逐渐增多,促进秘鲁和智利鱼粉出口大国需求明显较往年活跃,也拉动国际鱼粉价格不断上涨;而与此同时,中国作为鱼粉进口大国,采购秘鲁鱼粉显然变得较为困难,导致鱼粉输出国提价积极性更是高涨。本周秘鲁普通FAQ报CNF参考报价涨至1 400美元/吨。
2 港口库存不断下降、到港量稀少无比
据统计,目前全国主要港口鱼粉库存量约在8~9万吨左右,上海港口仅在2.5~3万吨,已经明显低于全国10万吨库存的警戒线。而由于国际鱼粉价格持续上涨且货源供应短缺,采购困难,近阶段来港口到货量稀少无比,除了极个别港口少有到港一条半条船以外,大多基本无货可到。
3 仅有货源集中在少数大户手中、联手涨价意愿强烈
目前,中小散户手中的鱼粉库存量少之又少,甚至大多空仓,全国仅有几万吨鱼粉库存基本集中在少数大户手中。面对供应奇缺的鱼粉市场,商家联手连续提价愿望非常强烈,而又因货源集中在少数商家手中,提价更是易如反掌。在上海、黄埔港口,10月中旬涨价期间,曾一天时间连续几次提价,市场恐慌气氛浓厚。
4 三聚氰胺阴影仍未散尽、国产鱼粉并未受到过度追捧
国产鱼粉在国内鱼资源供应短缺和进口鱼粉持续上涨拉动下,也出现了一些上涨行情;但相对而言,由于去年三聚氰胺添加蛋白原料所引发的“麻烦”,导致不少原料商家和饲料厂家原料遭遇查处,甚至被处罚。受此影响,前期一度有关报道说,不少厂家已经改用国产鱼粉的说法其实并不是很准确,还是有部分厂家宁可“忍痛”继续使用进口鱼粉,对国产鱼粉货源依旧谨慎。这也为进口鱼粉继续飙升提供了有利支撑。
5 后市预测
预计受多重利多鱼粉消息影响,行情仍将有望继续上冲,目前来看价格何时见顶尚不明朗。不过,虽然短期仍不见顶,但价格已经如此强势,买方市场还需谨慎理性对待采购和库存的把握。
蛋氨酸
近一个月(9月20日~10月20日)蛋氨酸市场上缺货严重,卖方惜售心态严重,导致市场价格飞快上涨,具体如下。
截至10月16日,国内蛋氨酸市场报价大多在45.5~47.0元/公斤左右,普遍零售成交价(到厂价)集中在45.79元/公斤;而液蛋市场部分品牌报价大致在31.5~32.5元/公斤,实际成交价(到厂价)大多达到31.0~32.0元/公斤,同步趋坚。
1 国际市场走势
欧洲地区蛋氨酸市场货源仍然紧张,当地现货成交价格上涨至3.65~3.75欧元/千克,但远期交货的合同价格仍然维持在3.30~3.35欧元/千克左右。
2 市场情况
近一个月来蛋氨酸市场各家生产商接近停报,出货量少的令人咋舌,市场货源紧缺不绝于耳,成交价格普遍飞涨,市场简析如下。
2.1 生产商动态
一家最大生产商除了对关键直接客户出货外,对其他客户基本不出货,欧洲地区一家生产商10月初出了少部分货源以外,10月中旬基本停报,此外,两家亚洲生产商的代理商出货量也很少;液蛋方面,一家最大生产商在本周前期少量出点30.8元/公斤的货外,后期宣布停报,另两家供应商出货也很少。
2.2 国内需求状况
虽然禽畜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但是养殖效益仍然良好,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并不差,禽畜饲料以及饲料对蛋氨酸消耗有所增长;终端方面,多数中小型终端用户前期采取随需随购的策略,库存量较低,在市场供货紧张的情况下,询价十分积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蛋氨酸价格高企。
2.3 其他
近一个月来国际油价走势坚挺:截至16日,美国NYMEX原油期价收盘价在77美元/桶以上,对蛋氨酸市场也形成一定助推。
3 后市探讨
展望后市,一家主要生产商在欧洲地区供货不正常,必然影响到该生产商在中国国内的出货进度,在此基础上,其他三家生产商必然也受到影响,后期总体供货量依然有限,货源紧张态势仍将持续,同时,禽畜存栏量逐步恢复,饲料消耗及其蛋氨酸需求稳步上升,因此,后期的蛋氨酸价格会维持上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如果生产商供货趋于正常,中期蛋氨酸市场将面临一定压力。
赖氨酸
近一个月(9月20日~10月20日)赖氨酸市场上,经过国庆节的“休眠期”后,赖氨酸终端购销逐步放大,市场窄幅震荡,具体如下:
截至10月15日,国产赖氨酸终端成交均价为10.76元/公斤,与上月基本持平;进口赖氨酸货源有限,经销商售价普遍达到11.0~11.3元/公斤;大成65%赖氨酸普遍成交价在5.7~5.9元/公斤,希杰65%品牌货源有限,零星售价集中在5.8~6.0元/公斤左右。
1 生产商动态
近期以大成、伊品为代表的部分生产商报价稳定,送到报价集中在10.7元/公斤一线,安徽、山东济宁地区两家生产商报价先抑后扬,报价恢复到10.7元/公斤,此外,山东聊城地区一家生产商基本停报;65%赖氨酸方面,一家最大生产商报价维持在5.7元/公斤左右,宁夏、山东济宁地区两家生产商报价略低,另一家山东聊城地区生产商基本停报。
2 国内赖氨酸需求情况
节后生猪、禽类产品价格小幅回落,但是,禽畜整体养殖效益仍然较好,禽畜补栏量继续增加,禽畜对饲料以及饲料对赖氨酸消耗环比上周有所增长;终端方面,部分中小型饲企库存有限,因对后市看法趋于正面,终端采购量有所上升;在此基础上,库存较少的经销商采购积极性提高,整体市场成交量放大。
3 其他方面
玉米等原料价格有所回落,但豆粕等原料价格持续坚挺,对赖氨酸市场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4 后市展望
展望后市,赖氨酸市场偏于乐观,后期上涨的可能性增大,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原因在于:一是,国际赖氨酸价格居高不下,出口市场红红火火;二是,禽畜养殖效益良好,饲料以及饲料对赖氨酸消耗必然稳步上升;三是,各家生产商经过前期大量签单及出货,98.5%赖氨酸库存压力减轻,得以轻装上阵。因此,对买方而言,可以在目前市场情况下采取“逢低吸纳”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