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近一个月来(7月20日~8月21日),前三周豆粕价格连续稳步上扬100~300元/吨,最近的一周即第34周则大幅下跌,整体上看本月豆粕仍呈上涨态势。第34周豆粕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市场走软、基本面利空以及中西部天气理想等不利影响外盘大豆连续两天累计暴跌70~80美分,拖累国内豆粕两天时间大跌100~200元/吨,市场恐慌气氛浓厚;之后三天时间,外盘和国内豆粕走势均显平和,以盘整为主,市场交易表现一般。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今年的美豆丰收已成定局,加之近期天气良好以及国内连续拍卖大豆流拍以至于猜测国家将可能对企业进行补贴等因素,导致终端市场不看好豆粕行情,多以保持安全库存为主。
虽然后期鉴于多重利空因素影响,豆粕走势不太乐观,但养殖市场好转和连续疲软的金融市场有望迎来阶段上调可能,同时仍需谨慎关注美盘对天气炒作,一旦盘面得到提升,现货势必会有一波走高行情,当然空间相对有限。初步预估,较高主流价将在3 450~3 600元/吨。
玉米
7月下旬以来(7月20日~8月21日),随着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拍卖工作的有序展开,国内玉米市场粮源供应有所增加。但是短期市场供需仍然不平衡,玉米市场强势依旧。
1. 玉米需求稳步增加。在国内整体经济回暖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生猪和鸡蛋价格节节攀升,由此带动饲料及玉米原粮的需求。深加工方面,市场流传已久的国家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的政策终于浮出水面。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三省一区内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补贴范围为三省一区中的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深加工企业。对于上述统计的规模型深加工企业进行150元/吨的价格补贴。据了解,此次主要补贴的是淀粉、酒精、制药等深加工企业,不包括饲料企业。
2. 主产区旱情较重,玉米减产预期增强。7月下旬以来,旱情集中发生在北方粮食主产区,占全国受旱面积的91%。当前严重旱情发生在玉米、大豆主产区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综合来看,随着临储玉米拍卖的有序进行,后市玉米供需偏紧格局有望逐渐缓解,但国有库存玉米流入市场缓慢,加之火车运力紧俏,短期内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格局仍将持续。
鱼粉
近一个月(7月20日~8月21日),鱼粉价格行情呈现前稳后升的走势。前三周价格稳中偏弱,后一周也就是第34周价格大幅飙升。最后一周国内鱼粉行情在一片宁静中演绎出连续两次飙升行情,周初各港口报价上涨100~200元/吨,周四、周五两天再度大涨200元/吨,各港口直火报价升至8 200~8 300元/吨,报价较上周涨300~500元/吨;蒸汽报价普遍涨至8 300~8 400元/吨,涨幅也在400元/吨左右。由于秘鲁鱼粉缺货严重,外盘报价持续上涨,65%报CNF 1 120~1 150美元/吨,普通级别1 060美元/吨。因外盘价格坚挺且货源短缺,中国进口商采购压力大,对后市供应非常担忧,同时与目前现货比倒挂严重,因此商家提高现货价格愿望非常强烈,加之近期港口只有一些大户手中有货,联合操纵提价较容易。受连续大涨刺激,前期等待观望的终端市场部分适当采购,导致行情走势更为坚挺。预计下旬乃至下月初,终端仍有一个集中采购过程,仍将有利鱼粉走势,但鉴于水产旺季时间已经不长,九月中旬后需求逐渐萎缩,行情续强有限。
蛋氨酸
近一个月(7月20日~8月21日)蛋氨酸终端市场成交有所下滑,但厂价保持货紧价坚之势,使得蛋氨酸走势基本延续了涨势。
21日一家最大生产商对大部分客户出货价格逼近37.5元/公斤,同时,亚洲地区一家品牌供应商香港代理商出货价格接近36.5元/公斤,其货源有限。液蛋方面,一家最大生产商零星报价在29.0~29.5元/公斤。总体而言,供应商出货价格抬高以及出货量有限成为蛋氨酸市场主要推动力。
近一个月以来禽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养殖利润的扩大推动了禽畜补栏量上升,禽畜饲料以及饲料对蛋氨酸消耗增加;但是,终端方面,部分饲料用户前期已经采购好一定的货源,而且饲料销售表现平平,市场成交趋于零散。
近一个月国际油价坚挺上扬,对蛋氨酸市场消费心理形成一定支撑。
展望后市,随着国庆、中秋等佳节临近,加上良好的养殖利润,蛋氨酸的消耗将会增多,此外,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走势略为看好,后期饲料用户存在囤货的可能性,因此,后期(特别是进入9月份后)蛋氨酸市场趋于乐观,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
赖氨酸
近一个月(7月20日~8月21日)赖氨酸市场终端采购积极性有所下降,局部地区一些供应商出货价格同步微调,市场上涨困难重重,市场简析如下:
1. 生产商动态:目前西北、安徽等地区生产商在其提价后客户反应冷淡以及疲弱的市场形势下,其报价几乎又复归原位。65%赖氨酸方面基本岿然不动,厂家报价维持在5.4~5.5元/公斤,其中,个别大型生产商库存积压较重,开工率维持在50%左右。
2. 国内赖氨酸需求情况:近期禽畜产品价格继续上扬,养殖利润继续扩大,禽畜存栏量上升,赖氨酸需求上升;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采购好库存,市场成交量下降以及购货热情消退,导致局部地区一些经销商出货价格出现偏软迹象。
3. 其它方面: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高位整理,对赖氨酸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展望后市,后期禽畜饲料需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赖氨酸需求走好没多大悬念,同时,国际赖氨酸价格不断攀高,近期出口市场发展较为良好,后期赖氨酸市场仍趋于乐观。

中国磷酸氢钙产业回顾及展望:寻找变革中的出路
中国磷酸氢钙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生产工艺还是饲料企业的配方使用上,都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其中,市场产销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仅从1995~2005年十年期间需求就增长了近3倍,也涌现出了一批业内耳熟能详的企业,诸如四川龙蟒、川恒、三佳、贵州正大、云南新龙等,不过最近几年,磷酸氢钙行业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在导致磷酸氢钙价格“过山车”式变化的同时,也加速了产业格局的调整,笔者仅做简单分析。
1 磷酸氢钙产业在布局的调整中继续产能的扩张
由于资源分布因素,我国磷酸氢钙的主产区集中在四川和云南两大省份,同时,湖北、连云港、广西、贵州、河北等地也有少量供应,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等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四川磷酸氢钙产业在国内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销量达到国内总量的70%~80%,不过随着四川地区优质磷矿石资源的减少以及环保治理成本的提高,其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而云南地区凭借资源的优势更能获得磷酸氢钙投资者的青睐,2006年后以云南新龙、金地、胜威等为代表的一批当地企业逐渐兴起,其销售范围也由华南、华中逐渐辐射到华东、华北甚至东北等区域,市场份额也稳步提高,尽管如此,四川磷酸氢钙产业仍然占据国内的大半壁江山,毕竟,四川主流生产商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稳定的产量、质量与销售渠道仍然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况且,对于西北、华北、东北乃至华东等地区用户来说,运费的优势也是买家选择四川厂家的重要原因,就算是一些处境困难的中小型生产商,在面对设备、员工、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下,也不愿或者无法轻易脱身。
不过一场地震加速了产业格局的调整。自从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四川地区像金河、清平磷矿山破坏严重,无法开采,后期即使恢复了少量开采,但运输依然成问题,这使得很多磷酸氢钙企业不得不从云贵地区调运磷矿石,这导致其在生产上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成本也骤然提高,相对来说,四川像龙蟒、川恒、宏达等不少位于地震灾区的磷酸氢钙生产基地遭受的损失更为直接,部分厂房受到严重毁损,一些厂家没有在地震后站起来。
相对来说,云南地区像金地、胜威等主流生产商则抓紧机会扩产弥补供应缺口,并利用期间磷酸氢钙价格阶段性的暴涨取得了不俗的利润,综合统计,2008年云南磷酸氢钙产量几乎可以和四川平起平坐,而和磷酸氢钙行业曾经的唯龙蟒“马首”是瞻不同,像云南新龙、金地等生产商已经成为国内磷酸氢钙行业的新贵,其也掌握了国内磷酸氢钙企业的部分定价权,对市场多年来的购销体系都形成了冲击。
2009年,云南地区磷酸氢钙从产销规模上再创新高,根据云南各企业的规划,截至2009年底,其产能累计将会达到120万吨,仅较07年就增加近40万吨,而四川地区虽然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包括三佳、新清华等的一批中坚力量仍在,使其积存产能仍然达到120万吨左右,再加上其它地区50万吨的产能,国内总产能有望达到300万吨,同时,像龙蟒仍然计划在湖北工厂扩充产能,2010年国内产能预期逼近350万吨一线。
2 磷酸氢钙近年来需求增长乏力
21世纪以来,国内养殖、饲料市场的总体规模还是稳步增长,不过关于具体增长的情况各个分析机构包括官方统计有所差异,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2005年国内生猪、家禽养殖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此后,不同品种养殖、饲料的情况有所波动,诸如2007年中国家禽存栏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生猪存栏量当年却不理想,2008年生猪出现了明显的复苏,不过当年家禽养殖情况又不尽如意,在此基础上,国内磷酸氢钙产量2005年前也持续增长,但2005年后磷酸氢钙产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种“俯卧撑”式的情况值得深思,除了饲料需求增长放缓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答案是肯定的。
2.1 植酸酶的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 拖累了磷酸氢钙需求
毋庸质疑,植酸酶的出现对于减少磷排放,有效降低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起到巨大作用,不过其对于磷酸氢钙厂家来说并不算福音,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植酸酶在生产技术提高的同时,主流厂家对于价格的“撕杀”几乎从未停止,相对来说,磷酸氢钙受资源类产品价格长期看多的影响,其价格重心近年来逐渐上移,自然植酸酶的使用也逐渐普及,仅以从21世纪初刚发展时的不足千吨水平发展到现在年需求超过万吨,哪怕是按照其对磷酸氢钙的1:60的替代作用,多少万吨磷酸氢钙的潜在需求化为泡影?
2.2 出口增长乏力
与其它饲料添加剂诸如维生素、赖氨酸出口近年来的较快增长相比,磷酸氢钙的出口自经历了2004年的迅速增加后,市场似乎陷入了停顿,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0万吨左右,出口地区也主要以东南亚为主,究其原因应该和国内磷酸氢钙在欧美等地区不具备价格及质量上的竞争优势有关,毕竟,相对于其产品价格而言,远洋运输费用确实较高,这对于国内庞大的产能来说,显然无法有效地推动需求从而消化供应的压力。

3 未来前景之分析
磷酸氢钙前景怎样,我们仅做简要展望。
3.1 需求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但产品结构会有所改进
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但相对来说,民众对消费方面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而养殖、饲料行业在2009年发展情况自然也不乐观,上半年国内的饲料产销量出现了一定的萎缩,下半年即使有所恢复,幅度也比较有限,而长期来看,饲料行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也很难有乐观的期待,在此基础上,磷酸氢钙需求的自然增幅也会偏慢一些,何况植酸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发展速度仍将明显快于饲料行业需求同期增速,显然,其将继续吞噬部分磷酸氢钙的潜在需求。
当然相对于磷酸氢钙需求的增长乏力,目前国内磷酸一二钙的需求还是保持较快增长,像四川龙蟒、贵州川恒等老牌企业凭借这样的产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包括其它一些新型磷酸盐将来也有增长的空间。
3.2 产业格局继续调整
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磷酸氢钙厂家在今后的大部分时间毛利率也将维持在正常或者偏低一点的水平,而这除了提高管理水平、技术工艺、改善销售情况的同时,原材料采购方面的优势显然必不可少,而四川和云南相比目前劣势明显,像今年大部分时间,云南地区磷酸氢钙行业能保持在10%以上的毛利,而四川地区厂家稍有不慎,即要接近亏损边缘,显然云南地区磷酸氢钙厂家在今后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3 市场营销格局的变化
随着部分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大,生产企业在营销策略上会逐步改变。一方面,四川产品垄断北方市场的局面会进一步打破,另一方面,在饲料产业日益规模化、集中化的大背景下,磷酸氢钙生产企业直接与饲料企业合作的机会更多,也更普遍。而通过贸易商连接终端饲料企业的传统销售模式将不会成为主流。或许今后,贸易商的市场媒介作用也面临着被削弱的压力,不少产品近年来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已是先例。
当然,从上半年磷酸氢钙的走势看,下半年一般都是畜禽肉消费旺季,饲料产销量会好于上半年,磷酸氢钙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再加上目前硫酸等原料当前处于历史低谷,磷矿石作为资源类产品长期来看价格重心也有望温和走高。可以说,六、七月份的价格算是处于今年中的最低位,后期价格总体是向上的,但也正是由于产能过剩,我们很难期望市场再出现前两年的较好的利润局面。
上海益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曹 惠 黄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