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专题论述->市场观察->2009-16
2009-16
2009年7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7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的发展状况与传统旺季应有的市场特征表现出大相径庭的差别。6月份中下旬甚至更早些时间开始,全国养殖市场上畜禽产品价格行情出现了预期的适度上涨,包括7月全月,整个市场从南到北总体上都出现了价格上涨的趋势。这是全国生猪、蛋禽及肉禽养殖存栏量偏低、供应不足的充分体现,这也充分的诠释了饲料生产与消耗市场维系“低迷”状态的原因所在。
7月份,全国主要饲料原料玉米、豆粕、菜棉粕及鱼粉氨基酸等产品的价格行情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涨跌之间体现出各自供需市场的结构差别。玉米行情受到第一季度中国国家收储政策的影响,市场可交易现货存量下降,导致价格出现了相对“强硬”的上涨。豆粕在国际原油市场、有色金属市场、美国CBOT市场表现“疲软”的大背景下,国内现货市场行情出现了阶段性的“溃退”趋势,菜粕、棉粕等蛋白原料也相继跟风。总体上看,7月份全国饲料原料在总体稳定中呈现出下行趋势。
7月份,在中国的南京及周边一带小范围地区开始再度出现猪高热病疫情,对当地的生猪养殖市场影响明显,而河南濮阳地区也开始零星出现。
7月份,中国养殖市场上,无论是生猪还是蛋禽及肉禽养殖,养殖环节的养殖利润大都实现了经营盈利,这是畜禽产品存栏不足、价格上涨的结果。
1 7月中国养殖及饲料生产消费市场状况
7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的发展进程在上中下旬的市场特征有着非常明显的分界线。7日以前,全国的饲料市场基本都在消化6月份下旬因为豆粕等原料涨价导致的成品饲料现货囤货,饲料企业的生产进入了严重不饱和的阶段;8~19日,饲料生产及消费市场呈现出一个相对向好的发展状态,饲料需求平稳,饲料企业的产量相比上旬有了一些恢复,整个市场的信心都在恢复当中;20日开始,市场再度出现了较大的回落,养殖存栏量严重不足的弊端以足够的能量冲击着饲料生产及消费市场的心理信心,悲观情绪开始在整个行业蔓延。
经历了6月份的价格上涨之后,7月份全国主要的饲料原料如豆粕、菜棉粕、蛋氨酸及磷酸氢钙等原料的价格都出现了下降,而玉米、小麦及鱼粉则大唱反调呈现出价格行情上涨,而从总体上看本月的饲料生产成本是下降的。与此对应的是,饲料企业在6月份经历了成品料提价之后,在7月份则没有随原料行情总体走软的变化来回调成品料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每吨的盈利空间,但随之而来的饲料产量下降则非常随意的抹掉了这部分优势。
7月份,随着玉米小麦等能量饲料原料价格的强势低度上涨,全国的浓缩料消费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萎缩特征,特别在浓缩料消费比重较大的玉米主产区市场表现更为明显,部分饲料企业的产量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全价料的市场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饲料总产量的环比下降幅度。
7月份,中国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3.65%、同比下降7.35%;消耗量环比增长8.48%、同比下降10.23%。从产量和消耗量的环比增长幅度来看,是近年来同期少有的低度增长月,比较近似于2006年同期的市场数据特征。肉禽料产量环比是7月份下降幅度最大的品种,而猪料市场的恢复则发挥了中坚力量的作用。
7月份,中国饲料市场的发展在南北市场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长江以北的北方市场上禽料生产及消耗量出现了大于南方市场的较大幅度的环比下降,而猪料产量消耗量环比增长幅度则明显大于南方,但总量仍然不足,这反映出北方市场的生猪养殖出现了较快的恢复迹象,水产料方面也是北方市场环比较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大于南方市场。
在南方市场上,无论是猪料还是禽料及水产料,其环比变化幅度都较为“温和”,猪料产量消耗量的环比增长幅度低于北方,禽料的环比下降幅度也低于南方。
7月份,全国猪料总产量环比增长8.02%、同比下降10.88%;消耗量环比增长12.52%、同比下降13.45%。中大猪比重的增加为饲料生产及消耗市场奠定了较为稳定的数量基础。从区域上看,单纯的环比百分比数据方面,西北市场环比增长9.60%、华北市场环比增长8.68%、华中市场增长8.30%。北方特别是河南、山东及周边的北京、天津及山西市场都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发展势头,环比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其它地区,河南省猪料产量环比增长幅度高达10.05%,是7月份除西北的青宁甘三省外增长幅度最大的省份。紧随其后的是天津,7月份猪料产量环比增长9.71%。而偏于一隅的西北市场上,青海、宁夏、甘肃,虽然环比增长幅度都超过10%,但由于基数不足,难以对全国的市场贡献出足够的推力。
7月份,全国生猪养殖市场上,南京市场及周边小范围一带再度出现了猪高热病疫情,而河南濮阳一带也已经零星出现。对于最早发病于2005年三四季度,在中国生猪主产区开始蔓延的、猪只高死亡率的猪高热病疫情,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则将为中国后期的生猪养殖发展重新埋下一颗“炸弹”。

7月份,中国蛋禽料产量环比下降1.47%、同比增长1.72%;消耗量环比增长2.67%、同比下降0.50%。基本符合历史年份同期的市场特征。从总体上看,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较长时间以来,中国蛋禽养殖市场的发展都体现出稳定中逐步、持续、小幅下降的趋势。从地区上看,华南及华北市场的环比下降幅度大于其它地区,华南三省产量环比下降3.07%,排名第二的华北市场环比下降1.87%。其中,北京蛋禽料产量环比下降3.22%、天津环比下降3.69%,环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海南省,则下降了3.89%。而在黑龙江及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由于天气气温偏低的影响,7月份的蛋禽料产量出现了环比2%左右的小幅增长。
7月份,中国肉禽养殖及饲料市场表现“丢人”。全国肉禽料总产量环比下降7.68%、同比下降12.99%;消耗量环比下降2.47%、同比下降16.63%,是本月环比降幅最大的品种,同比降幅也是除反刍料之外排名第二。从区域上看,总体上北方市场环比降幅最大,尤以华东市场为最,其中更以山东市场为最,降幅分别高达9.65%、10.38%。环比降幅排名第二的是华中市场,环比下降8.69%。这主要是受到河南的肉鸡、江西和湖南的肉鸭存栏偏低所拖累的结果。南方市场上四川的肉鸡料下降较为明显。
中国的肉鸡市场,从2005年以后已经逐步进入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的阶段,市场已经出现了阶段性的相对过剩,在中国生猪养殖活跃的年份,肉鸡在中国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受到挤压的现象比较突出。要实现中国肉鸡养殖市场的更高突破,在国内消费市场短期内无能提高的情况下,出口成为现阶段实现突破的最主要的出路之一。而就目前来看,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肉鸡出口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基本为零。与此相反的是,中国鸡肉无法出口美国,但美国对中国鸡肉年出口量却高达30多万吨,这还不包括100多万吨的加工下脚料在内。中国在对美农牧产品进出口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理局面,非常不利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7月份,中国水产养殖市场受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全月全国水产料产量环比增长19.85%、同比增长1.41%;消耗量环比增长26.98%、同比下降2.22%。从地区上看,西北市场产量环比增幅最大为44.73%、东北市场环比增幅排名第二为37.07%、华南市场下降7.14%、华中市场环比增量仅8.61%。江苏、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等地由于受到强降雨的影响,7月份的水产料消耗减量明显,总体上导致饲料产量环比增幅减少了9~17个百分点。而同时,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及湖北等长江以南地区由于进入本年度的头茬和二茬养殖交替阶段,饲料消费也受到明显影响。在江苏和浙江市场,由于本年度淡水鱼疾病较为突出,对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7月份中国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养殖市场出现了死水微澜的状态,市场释放了三个明显的信号。首先是中粮入主蒙牛,其次是惠氏进口奶粉涨价,再次是7月15日商务部发布通知,宣布自2009年8月1日起,对鲜奶、奶粉和乳清产品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同时将上述品种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
中粮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主蒙牛,在蒙牛未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据3个非执行董事名额,这是中国国企释放看好中国乳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一个信号;惠氏在国际奶品市场行情暴跌的背景下,居然逆市涨价,是中国乳品市场上外资企业及进口品牌奶具备强硬的市场话语权的一个信号;而行业内的统计中国奶粉存量已经超过30万吨,是3年才能被消化掉的存量,商务部进口许可通知的下发,是中国国产乳品市场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是政府强势干预和对市场实施拯救的信号。
总体看,7月份,全国反刍料产量环比下降0.71%、同比下降17.19%;消耗量环比增长1.41%、同比下降18.76%。其中华中市场产量环比下降3.10%,降幅最大;华南市场产量环比下降2.81%,排名第二。西北市场产量环比增长0.60%,是7月份唯一的环比正增长的地区。
2 后期市场发展状况预测
7月24日,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的思路正式公布。央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确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其实并不像我们预计的那么乐观,需求市场的疲软已经波及到各个行业。中国的农牧业市场在较长时间以来,已经深受其影响。预计8月份,中国的生猪和肉禽市场都将迎来一定的恢复性增长,7月份畜禽产品价格的上涨,已经预示着后期的市场存在着一个谨慎乐观的恢复阶段。生猪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恢复幅度、蛋禽短期内不会出现乐观的发展局面,肉禽在8月份中旬后阶段性快速发展的机率很大、水产市场由于受到各地不同天气状况的影响很大,所以充满变数,但总体将继续保持环比增长的发展势头。
(上海益农信息饲料研究部 方世俊)
2009年7月份中国玉米市场分析及预测
1 玉米供应市场动态
1.1 区域市场动态
1.1.1 东北产区
7月份该区域玉米行情走势由弱转强,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给该产区玉米行情起一定拉动作用,部分南方企业北上抢购玉米,也增添了部分地区市场人气;受制于2008年国储玉米数量庞大,市场剩余粮源相对有限,加上天气变化无常,贸易商收购量没保障,由于部分地区价格涨幅过高,难以继续消化,致使部分粮库收购暂停;港口贸易商囤货看涨心理依旧浓厚,深加工企业收购态度略变积极,部分企业收购价大幅上涨,涨幅高达50元/吨,收购量有限,市场观望情绪仍显浓厚,总体来看市场购销相对6月份有所回暖。
1.1.2 华北产区
因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供需偏紧,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局部地区价格继续小幅上涨,部分企业加大东北玉米采购量,国储玉米拍卖遇冷对该市场影响不大,存粮的贸易商惜售心理依然严重,预计可能在国储玉米陆续投放市场后,贸易商出货将趋于活跃。目前该区域小麦上市期未过,粮库、贸易商忙于购销新麦,玉米购销相对停滞,发运量较小。
1.1.3 南方销区
受产区玉米上涨影响,销区玉米价格也随之快速上涨,不过该区域的大型企业库存虽然不高,但是考虑成本上升过快等因素,购买拍卖玉米、现货玉米热情不高,仅库存较低的小型企业补货积极,多数企业随买随用,而产区到货量依然不多,其中华北玉米多为前期到货,东北玉米逐步成为供应主力,供应紧张局面依然存在。
2 玉米需求市场动态
2.1 深加工市场动态
淀粉行业:本月国内淀粉产品销量较好,库存快速下降,且价格也大幅上涨(受原料价格玉米上涨的带动),企业略有盈余,而玉米库存供应紧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淀粉企业开工积极性,淀粉厂开工率下降,对高价位玉米收购有所限制,因此大面积范围内提价推高玉米价格动力不足。据了解目前多数大型淀粉厂即使提高收购价格,但收购量依旧难以满足日常生产所需。
酒精行业:受原料价格过高,产品成本价格提升较多,产品提价仍难保本,多数酒精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严重打击酒精厂开工积极性,不少酒精厂处于停产检修期。
2.2 养殖及饲料生产市场动态
上海益农信息&饲料研究部初统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3.65%、同比下降7.35%;消耗量环比增长8.48%、同比下降10.23%。从产量和消耗量的环比增长幅度来看,是近年来同期少有的低度增长月,比较近似于2006年同期的市场数据特征。肉禽料产量环比是本月下降幅度最大的品种,而猪料市场的恢复则发挥了中坚力量的作用。
2.3 进出口市场动态
7月份国内玉米进出口继续增加,其中进口量为1 171 吨,增加490 吨,环比增长71.85%;出口量为30 884 吨,增加14 884 吨,环比增长93.03%。
3 市场行情动态
3.1 现货市场行情
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明显上涨,其国内玉米平均价格为1 687元/吨左右,价格较上月平均价上涨69元/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源供应紧张、采购需求相应升温等利好因素支撑了玉米价格。以下是7月份国内主要产销区玉米现货价格表。

3.2 期货市场行情
大连期货:7月份连盘玉米期货震荡走低,主要受政策性玉米拍卖影响,多数企业乐观看待后市供应,没大量采购库存,加上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导致期货市场因匮乏利好消息成交清淡。
CBOT期货:7月份CBOT玉米期货延续下行走势,主要受原油价走低、玉米产区天气改善、美国农业部7月份供需报告利空等众多因素的打压。
4 后期市场预测
综上所述,国内粮源进一步枯竭,市场供应偏紧格局暂难改观,拍卖初期的玉米市场价格仍难以下跌,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将会高位运行,但后期随着拍卖的玉米稳步流入市场数量增加,市场价格或将出现窄幅调整。
(上海益农信息饲料研究部 杨玲)
[1]
相关信息
饲料杂志英文版
版权所有:2008(C)饲料工业杂志社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 电话:024-86394669 传真:024-86276127
Copyright@2008 3dfeed.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
刘宇新 沈阳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