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近一个月来(10月21日~11月21)国内豆粕再度上涨30~140 元/吨,国内豆粕行情在美盘持续走强和豆粕现货供应依旧偏紧共同拉动下继续走高,这让持续看跌的中间商和饲料企业感到疑惑不解;不过因预计后期大豆到港增多明显以及国内养殖市场弱势特征明显,豆粕并没有伴随着价格的上涨出现火爆的交易场面,大多数维持随用随买或观望态度。
1 市场分析
1.1 投机买盘、美元疲软以及出口强劲推动美豆持续走强
截至20日主力合约1月和3月大豆三天收盘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12、20、23美分,大豆期价已经攀至1 039~1 044美分,较前期上涨40美分。美元走势疲软,投机买盘、美豆对中国出口需求强劲以及通胀预期信号加重等都是推动美豆价格不断走强的利好因素。受美盘成本持续走高利好拉动,本周国内豆粕现货跟盘续涨。
1.2 中国大豆到港延后、生产厂家开机不足,豆粕跟涨积极
根据市场调查预计,11月份中国将有380万吨进口大豆陆续到港,但因美国天气不利大豆收割延误,中国进口大豆到港量持续延后,11月份实际到港量可能只有280~300万吨,与预估数据差距甚远,这导致国内大多生产厂家因大豆供应紧缺开机严重不足,豆粕现货供应也一直处于稀少状态。在外盘持续走高的强势拉动下,豆粕现货跟涨显得尤为积极。
1.3 厂家预售后期豆粕明显偏低、但现货却持续走强让买方市场疑惑不解
尽管当前来看国内豆粕因大豆和豆粕供应紧缺价格走势较强,但生产厂家根据自身进购大豆成本和后期大豆到港量增多,预售12月份豆粕价格明显低于目前。例如天津邦基正大豆粕12月15日以后合同42%蛋白3 470元/吨,43%的蛋白3 520元/吨,比目前价格低出100~150 元/吨以上。正因为对后市行情的看跌且认为近期行情续涨有限,不少饲企和中间商在近期豆粕涨价过程中都不愿追涨采购,然而在持续等待和观望过程中豆粕一涨再涨,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在被迫库存压制最低的情况下,无奈只有高价少量应急采购。
2 后市预测
尽管近期以来豆粕市场的走势似乎偏离了人们的预期,没有随着理论供应量的增加和需求量的减弱下跌,相反持续演绎较强行情,但笔者认为,后期随着进口大豆到港的增多,豆粕势必会出现回调行情,美豆经过一段时间较强上涨之后因无更好的中国需求支撑将会出现回调整理走势。建议目前终端和中间商对高价豆粕操作谨慎对待,冷静观望等待利好时机。
玉米
10月底11月初国家即将出台的临储玉米政策提振现货市场看涨,但是新粮上市季节性压力大,随着东北玉米全面上市,市场供应压力表现更为明显,大部分地区行情维持稳定,局部价格略有走低。而进入11月上中旬,由于受雨雪和降温等恶劣天气影响,市场粮源购销阻断,供应依然短缺,价格继续走高。
1 产区市场动态
东北产区:东北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道路交通受阻,玉米运输难度提高,加上农户惜售心理严重,新玉米上市量萎缩,深加工企业为提高收购量而相继提价,收效不大,少量挂牌的贸易商、粮库也随行就市。据市场传闻2009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基本确定,收购价格为1 500元/吨(吉林地区),新国标三等,敞开收购。收购主体增加,除中储粮外,深加工及饲料企业均可参与收购,国家给与100元/吨的补贴。同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6省饲料企业到东北地区收购玉米也可享受补贴。若传闻属实,那么后期东北市场购销将逐步升温,对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华北产区:受雨雪天气影响,华北产区农户运输、销售玉米难度增加,且东北车皮难走,东北玉米到货量减少,市场供应量明显减少,而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自身库存偏低,采购意愿较强,带动当地玉米行情明显走强,不过随着天气的好转,交通运输通畅,预计本地新玉米上市量将有所增加,价格有望理性回落。
2 销区市场动态
由于东北、华北两大产区遭遇雨雪天气,玉米收购、外运困难,加上车皮紧张,导致销区供应量锐减,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断档现象,价格明显上涨。另外南方港口地区也因南下船期紧张,雨雪影响海运,到货量少,库存急剧下降,成交价顺势走高。
3 需方市场动态
深加工行业:深加工企业担忧收储政策出台,市场出现多方抢粮推高玉米价格,在此之前积极准备偏低粮源库存,在面临降雪收购进度放缓,仍有小幅提价行为。此外淀粉价格大幅回升,加工企业生产负荷增长,对玉米需求量增大。
饲料养殖行业:市场供应量大降,而饲料、养殖需求相对平稳,供应出现短缺,部分饲料企业、养殖场采购意愿强,高价买粮。
4 后市预测
由于天气恶劣玉米供应断档,价格出现上涨行情,而随着新玉米上市量恢复性增长,玉米价格有望出现回落,但是临近春节铁路运输趋于紧张,收储政策支撑市场,农户惜售心理作用,预计后期玉米价格回落空间有限。
鱼粉
近一个月内鱼粉价格行情回调200~300 元/吨,11月前三周上海、广州、大连、天津四大港口直火鱼粉报价继续在10 700~10 800 元/吨,成都、沈阳、武汉等销区报价在10 800~11 000 元/吨,报价基本稳定;但实际成交价格因全国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以及近期美国和其他国家非主流鱼粉陆续到货略有增加销售压力,部分贸易商略有下调出货,价格在10 500~10 700 元/吨。
1 市场分析
1.1 全国大范围降温降雪天气影响鱼粉需求
11月份以来,我国华东北部及以北以西黄淮流域、东北,开始大范围和大幅度降温,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内蒙及西北东北地区都开始普降大雪,河北、山西及河南地区更是出现了60年一遇的罕见暴雪;在华东中部、南部及以南的广大地区,降水降温交替出现,天气状况逐渐恶化。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等中国南端的地区,气温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全国大范围降温降雨降雪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也对正常年份南方水产养殖尚可的市场产生不利,鱼粉需求直接受到损伤。11月份以来国内鱼粉市场成交清淡的格局没有改变,鱼粉供应商销售心态略显压力。
1.2 美国和厄瓜多尔鱼粉陆续到港增加销售压力
早在前期鱼粉周报中我们就提到,由于秘鲁鱼粉供应紧缺和秘鲁尚未开捕以及欧洲等国在当地采购挤占市场份额影响,中国商家采购外盘困难,部分进口商转向采购美国和厄瓜多尔等国家鱼粉略显增多。近期随着这些非主流出口国家鱼粉的到港,中国港口鱼粉供应量略有增加趋势,这使原本近期出货缓慢或甚至暂停出货的商家鱼粉库存不降反升,增加了市场的销售压力。
1.3 货源短缺依旧仍难打破买卖双方僵持局面
尽管降温降雪天气和非主流国家鱼粉的陆续到港给国内鱼粉市场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报价到实际成交价格与10月份最高价格都有200~300 元/吨回落,但因考虑到国际鱼粉市场行情仍旧坚挺、秘鲁鱼粉早已大量预售以及预计近一两个月内中国市场仍无大量货源到港等因素,卖方仍无加快降低出货价格意愿,买方也无采购高价货源打算,双方仍难打破僵持局面。
2 后市预测
未来几天我国从南到北天气逐渐放晴升温,幅度在5~6 ℃左右。气温的回升有望让南方水产养殖得到轻微恢复从而带动鱼粉需求,但能否对行情直接构成利好还要进一步关注买卖双方心态博弈。
蛋氨酸
近一个月(10月20日~11月15日)固蛋市场价格整体依然处于回落中,不过液蛋价格走势依然比较独立,具体如下。
1 国际市场走势
欧洲地区蛋氨酸市场不少现有合同交货期延迟,导致市场货源依然紧张,价格继续强势走高,目前当地市场现货成交价格上涨至4.15~4.30 欧元/kg,而一些大客户明年一季度交货的合同价格也上涨至3.47~3.50 欧元/kg左右,个别略低。
2 市场情况
2.1 生产商方面
固蛋方面,一家最大供应商售价继续其温和上涨的态势,11月中旬报价达到47元/千克上,并且对部分客户出货仍然有延迟的现象,而一家亚洲生产商远期合同价格上涨趋势也比较明确,这些对市场应该属于支撑因素,当然一家欧洲生产商延续了其灵活的销售风格,11月中旬给部分客户实际售价回调至47.0元/千克上,此外像部分厂家代理商凭借低成本的库存,也有较强的出货愿望,对市场形成了冲击;液蛋方面,由于其价格前期温和上涨,最近也没有跟随固蛋明显下跌,当然其成交多少受到了拖累,受此影响,部分厂家实际出货价格从之前的38.0~40.0元/千克回调1元/千克,市场价格在稍低于厂家报价的情况下,也略为走弱,但幅度有限。
2.2 国内需求状况
尽管目前国内畜禽养殖业利润受到饲料原料成本较高、疫病发生以及畜禽产品本身价格不好的影响,总体不佳,而且最近不少饲料原料涨势放缓乃至发生调整,导致买家备货整体不积极,这也是目前蛋氨酸市场成交不佳的重要原因,反之,部分大型经销商出货趋于积极,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市场。
3 后市探讨
从最近一轮蛋氨酸价格波动来看,第36~43周固蛋均价从37.46元/千克上涨至55.94元/千克,累计涨幅达到18.48元/千克,尤其是在北京VIV期间的第43周,单周涨幅达到10.15元/千克,这离不开当初市场上主流厂家的阶段性缺货乃至控货,然后配合买家的集中备货、部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乃至投机,但最后一周的上涨显然有点疯狂,而最近3周蛋氨酸均价持续下跌至50.96元/千克,跌幅近5元/千克,也可以说是对前期快速冲高的一种技术修正,毕竟,最近饲料需求不如9~10月份,而且下半年实际上蛋氨酸的到货量明显增加,再配合部分经销商货利套现,以及一些买家的冷眼旁观造成的。
当然固蛋作为卖方市场的特征依然存在,后市市场的利好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国外价格依然坚挺,以目前欧洲市场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后超过52元/千克,而在国内来看,一家最大生产商的售价依然有向上起码是稳定的基础,毕竟,靠近年底,部分生产商也并非急于出货,像目前部分生产商到货缓慢,二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后期在年底前饲料需求预期保持在较好水平,而目前不少饲料企业对于蛋氨酸的库存相对依然不高,这点将来给市场的再度向上提供了可能,总体上我们认为后期厂家价格预期保持坚挺,而市场在经历了10%左右的下跌后将逐渐止跌走稳,并正式进入新的价格周期——盘整乃至向上期,但无论如何,受到货数量充裕的影响,后期反弹的高度预期难以突破前期均价。
赖氨酸
近一个月(10月20日~11月20日)国内主流厂家对于提价依然此起彼伏,百花齐放,继丰原、伊品提价之后,大成也跟随上涨,在此基础上,饲料企业包括经销商采购心态总体趋于积极,赖氨酸市场价格迅速窜升。如此快的涨幅还是出乎不少市场人士的预期。
1 生产商方面
作为这一轮提价的发起者,目前像安徽丰原、宁夏伊品、大成生化等主流企业98.5%赖氨酸报价整体都达到12.5元/千克,而山东金玉米最近货源也比较有限,价格跟随上涨,而聊城希杰、正大菱花等厂家则因为库存不足、供应有限几乎停报,总体上98.5%赖氨酸主流生产商最近签单大多良好,库存非常有限甚至为负库存,这也是这一轮厂家整体提价背后,安徽丰原、宁夏伊品敢于领涨的原因,毕竟,过去来看,一般厂家唯大成马首是瞻,相对来说,65%赖氨酸虽然市场库存水平较今年夏季以前的高峰水平已有明显下降,但仍然偏高,因此其价格涨势偏于缓慢,以目前为例,98.5%赖氨酸厂家售价由10.0元/千克上涨至12.5元/千克,涨幅累计达到25%,而65%赖氨酸由5.3元/千克提高到6.0元/千克,涨幅只有13.2%。
2 终端方面
作为饲料企业,近期不少买家尤其是中小型客户进货依然偏于积极,相对来说,大中型饲料企业库存水平一般偏高一些,而经销商表现比较分化,部分经销商面对最近一年多来疲软的行情心生怯意,此轮上涨因为操作上比较谨慎,备货有限或者出货太快,导致目前库存水平较低,现在不得不适当追涨,也有部分经销商享受到这一轮上涨带来的成果,总体来看,赖氨酸市场成交还是不错的,值得注意的是,11月下旬开始部分市场成交已经明显趋淡,说明买家在有一定库存的情况下追涨情绪开始消散,毕竟,最近家禽养殖效益不佳、生猪养殖市场形势稳定,饲料需求较上半年明显好转,但和9~10月份相比反而有所下降。
国际赖氨酸市场的强势对于中国市场的提振依然是功不可没,目前像欧洲地区市场价格已经攀升到1.55~1.60欧元/千克,而北美、亚洲等其他地区价格也基本高于中国,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中国出口形势总体依然不错,部分厂家反应出口价格也在持续走高,相对来说,部分国际生产商最近计划或者已经实施了向中国减少进口的措施,进口量有所减少。
3 后市展望
展望后市,在赖氨酸价格有效突破12.0元/千克后,考虑到目前国际赖氨酸市场坚挺,国内主流生产商暂时没有库存压力,因此厂家在近期定价将依然偏于强势乃至上涨,无论市场是否有大量的买盘出现;当然对于终端市场来看,在目前大部分买家都有一定库存的情况下,后期终端成交将趋于平淡,并导致价格涨势放缓乃至步入阶段性的整理,并直接导致经销商的赢利空间出现压缩,而市场如果要期待成交的好转,至少要等到1月份后,当然不管怎样,赖氨酸在年内的走势整体依然乐观,将有望冲击更高的点位,包括13.0元/千克的价格。
价格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