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9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市场的发展迎来了本年度的第一个谨慎乐观局面。养殖市场在养殖利润确保国庆和中秋“双节”消费的推动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饲料生产市场上,由于相对集中的畜禽补栏和催肥,饲料需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9月份,受到本年度初国家农产品收储政策的影响,国内玉米、大豆及鱼粉供应陷于紧张状态。大量的玉米阶段性退出流通市场,导致国内包括主产区在内的绝大部分市场上玉米供应都极度紧张。而国家在新季大豆即将上市之前进行的姿态性大豆拍卖,却导致了进口大豆数量下降,国内的大豆供应更趋紧张。
9月份,美国宣布对中国产轮胎执行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国产汽车配件及肉鸡实行双反调查,台风“彩虹”袭击东南沿海各省,网易掌门人丁磊浙江养猪,沿海企业出现用工荒等新闻充斥着本月的行业市场。而在以北京为中心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庆祝大典,则由于交通管制、反恐等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及周边的河北、天津市场的养殖及饲料发展进程。
1 9月份中国养殖市场状况
9月份,中国养殖市场总体上继续延续缓慢恢复的发展局面。畜禽存栏量不足及饲料成本的提高,共同推高了畜禽产品价格的上涨。鱼粉供应紧张导致的价格大幅上涨,则较大幅度推动了水产养殖成本的大幅提高。
9月份,全国畜禽水产存栏存塘在时间上的分布,由于国庆和中秋双节的影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时间分布界限。上旬和中旬中前期,存栏存塘总量集中走高。中旬后期及下旬,随着畜禽水产品相对集中的出栏出塘,存栏存塘数量开始明显下降。
9月份,全国生猪补栏有所改善,生猪存栏量适度增加,仔猪价格上涨。从区域市场上的数据反映看,华北、华东及西北市场上的生猪存栏总量环比增长比例高于其他地区;华南、西南市场由于本年度较长时间以来,生猪存栏及补栏状况相对稳定,总体形势好于其他地区,因此,环比数据上的变化反而低于其余地区,但存栏总量的正常率和绝对值仍然高于其余地区。9月份中下旬开始,也是春节前出栏生猪的最后补栏期,因此市场补栏表现出适度活跃的态势。
9月份,全国生猪高热病疫情有所缓解,常规的生猪季节性换季呼吸道疾病有所增加,这在早晚温差大的华北、东北及西北市场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9月份,全国蛋禽养殖存栏总量总体基本持平、略有增加。由于本年度的夏季后期气温下降较往年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提前入秋的凉爽气候,这对蛋禽采食及产蛋率的提高非常有利,全国蛋鸡及蛋鸭进入了秋季的产蛋高峰期。
但受到双节相对集中消费的影响,以及饲料成本的提高,蛋品供应量的增加并没有产生价格回落的市场效应,市场行情总体维持稳定。
9月份,全国肉禽养殖市场存栏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这是养殖有利可图和迎合双节消费的双重结果。从区域市场看,华北、东北和华东市场环比增长幅度大于其余地方。这一方面是北方市场肉禽养殖比重较南方大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今年9月份前期的一段时间以来,长江以北市场的肉禽养殖曾经出现过较为突出的存栏严重不足的真空期,9月份进入了市场自动弥补的阶段,这是导致长江以北市场肉禽存栏环比增长比例大于南方市场的主要原因。
9月份,全国水产养殖进入大幅调整期,各地市场在夏季出现的月度环比高增长阶段宣布结束。西北、内蒙古北部西部、黑龙江北部等局部市场由于受到气温较大幅度下降的影响,养殖水产品开始陆续出塘,本年度的养殖活动逐步结束。而长江以南及以北的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则还处于第二茬水产养殖的后期,但个体采食量已经大幅下降。
由于本月中旬台风“彩虹”光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及广西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水涝和风灾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及畜禽水产养殖都受到威胁,水产养殖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由于8月份以来到本月,受国际市场鱼粉供应不足、国内鱼粉库存不足的影响,本月鱼粉价格继续呈飙升态势,给鱼粉需求量最大的水产养殖带来了明显的成本压力。中旬开始,国内以生产特种水产料为主的企业对饲料纷纷提价,以缓解成本压力。
9月份,全国反刍动物养殖市场没有更多的变化,奶牛养殖继续维持低迷态势,预计本年度难有大的作为,在传统的肉兔养殖省如四川、山东、河南等,本月的养殖存栏量出现了适当上涨,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增长较其余地区明显。
2 9月份中国饲料生产消费市场状况
9月份,在养殖市场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中国饲料产需市场都出现了相对良好的恢复性发展势头。全国月度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7.83%,同比增长0.95%。月度饲料消耗量环比增长8.36%、同比增长1.04%,总体上发展良好。蛋禽养殖市场的季节性恢复增长为蛋禽饲料的环比增长奠定了基础,本月蛋禽料环比增长幅度居各饲料品种之首,为12.76%。同时,随着气温下降,水产料需求大幅减弱,饲料环比增幅大幅下降,同时也影响了饲料月度总产量的环比增长幅度。
9月份,由于玉米等主要能量类饲料原料价格高居不下,导致浓缩料需求受到明显影响,浓缩料比重继续小幅下降,这在中国玉米主产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及东北三省的表现尤为突出。再由于豆粕、鱼粉等原料价格的高涨,使用预混料自配的规模养殖场对预混料的需求也有所下降,全价料需求比重增加。
9月份,中国猪料月度总产量环比增长9.61%、同比下降3.57%;消耗量环比增长10.21%、同比下降3.54%。从区域上看,各地的恢复进度基本平衡,总体上看北方市场的恢复进度快于南方市场。由于本年度较长时间以来,华南、西南市场的生猪存栏及补栏状况相对稳定,总体形势好于其他地区,因此,饲料需求的环比数据变化低于其余地区,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9月份,中国蛋禽料月度总产量环比增长12.76%、同比下降1.98%;消耗量环比增长13.27%、同比下降1.89%,是本月产量环比增幅最大的品种,与2007、2008年同期的环比增幅相比,大于前两年同期的环比增幅,这是本年度的蛋禽养殖在9月份处于恢复阶段的原因。从区域上看,华北和西南市场蛋禽料产量环比增幅最大,都接近13.47%;而华南市场由于天气自然灾害和蛋禽存栏正常率偏高的影响,蛋禽料环比增幅最小为9.63%。西北地区由于气温下降更快,单个的蛋禽采食量受到低温的影响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蛋禽料产量的环比增幅也偏低。
9月份,中国肉禽料月度总产量环比增长10.83%、同比增长11.41%;消耗量环比增长11.16%、同比增长11.56%。与正常年份比较,增长幅度明显高于2008、2007、2006年三年同期的环比增幅,这是肉禽养殖总体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的结果。从区域上看,以华东南部为界,北方市场的恢复进度快于南方,环比增幅大于南方,这是由于华东南部以北的地区本年度肉禽存栏正常率偏低,存栏总量不足,目前处于较快速度恢复的结果。西南市场上,由于受到肉鸭养殖市场的影响,本月肉禽料环比增幅增长最低为8.95%。
9月份,中国水产料月度总产量环比下降2.48%、同比增长0.95%;消耗量环比下降1.69%、同比增长1.62%。与之前年度的同期相比,本月水产料产量能实现环比低幅度下降,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表现。在区域市场上,西北市场饲料产量环比下降幅度超过11%,是本月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东北市场的环比下降幅度达到8.94%,位居第二,这是正常的季节性市场变化。而在华南市场上,饲料产量与上月相比,则基本持平,略有下降。
9月份,全国反刍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3.82%、同比增长2.15%;消耗量环比增长3.82%、同比增长2.09%;主要是肉兔养殖市场贡献的结果,奶牛养殖则继续萎靡不振。从区域市场看,华东、华中、华南市场饲料产量环比增幅超过5%,华东市场更是接近6%的环比增幅。东北市场环比增幅最小,为3.18%。
3 后期市场发展状况预测
9月份,中国为应对美国对中国产轮胎执行惩罚性关税所进行的对应措施之一,是对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美国产肉鸡开展双反调查。这对扭转自2003年以来中美肉鸡贸易的不平等局面带来利好,也对中国肉鸡养殖市场带来利好,而对中国肉鸡消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9月份,网易总裁丁磊在浙江养猪的消息再次在媒体上曝光,我们姑且不说丁磊养猪的结局如何。但对于一个对中国养殖市场知之甚少的投资主体而言,前进的路一定是荆棘遍布、坎坷无数的,借用一句流行的话说是: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有谁在裸泳。

10月份,在经历了国庆及中秋双节的节前较为集中的畜禽水产出栏出塘之后,在上旬及中旬前期的一段时间,养殖存栏将经历一个低潮期。中下旬开始,蛋禽及肉禽有望出现一个良好的补栏期,这对推动后期的市场发展非常有利。对于生猪市场而言,10月份是节前出栏生猪的最后一个补栏期。对于水产而言,全国长江以北地区将更大幅度的收缩,南方市场将继续保留一定的市场份额。
(上海益农信息&饲料研究部 方世俊)
2009年9月份中国玉米市场分析及预测
1 区域玉米供应市场动态
1.1 东北产区
农户手中余粮所剩无几,惜售心理增强,基层粮源库存持续吃紧,价格小幅上涨。定向销售临储玉米的入库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分配数量基本可满足新玉米上市前深加工企业生产所需,有国家补贴的深加工企业基本全面退出收购市场,多数贸易商、粮库也基本退市观望,本地购销相对不旺。受旱情影响,辽宁局部早熟玉米停止生长,农户提前收割出售,折合成干粮收购价约为1 600元/t(比去年同期高出100元/t),截至月底已有港口贸易商收购装船,对港口平仓价继续冲高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旱情造成玉米减产,加上政府宣传将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预计东北新玉米开秤上市价格将远高于去年水平,不过由于大型深加工企业有国家补贴挂牌收购新玉米意愿不强,预计深加工企业对价格拉动作用减弱。
1.2 华北产区
陈粮库存基本见底,本地贸易商停止收购活动,主要粮源来自东北,因铁路运输紧张,大型加工企业通过贸易商在东北采购,从北方港口运粮,期间海运费上涨,到货成本明显提高,受阴雨天气、水分偏高影响,新玉米上市量还没进一步放大,无法满足饲料以及深加工企业需求,粮源短缺企业大幅提价抢收玉米,推动玉米行情继续攀高,同时给新玉米价格也一定提振,新玉米价格普遍呈高开态势。中旬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出现大雨降温天气,局部地区玉米倒伏,对玉米产量造成减产影响,不过因倒伏玉米处于乳熟期,预计减产幅度不会超过30%。
1.3 南方销区
由于华北玉米基本退出市场,东北玉米成为市场主要粮源,而临储玉米出库、入市程序繁琐、国庆所需运输物资众多,挤占部分运输通道,导致玉米到货量没明显改善,加工企业库存不断下降,推动价格稳中有涨。目前面向南方销区企业的临储玉米跨省移库拍卖已正式启动,成交率较高,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地玉米供应紧张局面,修正玉米上涨幅度。
2 玉米需求市场动态
2.1 深加工市场动态
淀粉行业: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淀粉糖替代白糖量提高,淀粉糖需求进入旺季,淀粉价格稳步上涨,销售进度加快,受国家补贴政策支持,东北产区大型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仅少数亏本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下滑;因粮源匮乏玉米价高,华北产区多数企业利润大幅削减,开工率仍没有明显增长迹象,大型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在60%~70%左右,小型企业开工率在50%以下,甚至有部分企业停机待新粮上市。总的来看,本月企业开工率比上月没有增加,部分地区开工率持续4个月下滑。
酒精行业:在国家补贴政策、节日效应拉动下,东北产区玉米酒精需求量增加,部分原停产的酒精企业计划开工,开工率略有回升;缺乏政策补贴的华北酒精企业开工率没有明显提升,部分企业仍处于停产状态。
2.2 进出口市场动态
本月国内玉米进出口各有增减,其中进口量为2 335 t,增加1 147 t,环比提高96.55%。
3 市场行情动态
现货市场行情:本月国内玉米价格明显上涨,其国内玉米平均价格为1 785元/t左右,价格较上月平均价上涨52元/t。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陈粮消耗见底、农户惜售心理严重、新玉米减产、临储玉米入市缓慢等利好因素提振了玉米价格。以下是本月国内主要产销区玉米现货价格表。
4 后期市场预测
随着临储玉米南方拍卖的持续进行,玉米拍卖量继续增加,且华北产区新玉米将在10月份大量上市,供应紧张局面有望缓解,季节性供应压力出现,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受到制约,新玉米价格有望出现季节性回落,但受拍卖玉米底价区间托底、玉米减产题材支持,阶段性回落有可能出现。

(上海益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杨玲)
|